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2 道试题
1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据方创林等《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整理

A.A段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和计划经济建设
B.B段城市化倒退是因为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C段城市化加快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D段城市化迅速发展是因为中国加入了WTO
2024-02-0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说:“我们可以有几条路前进,比较一下,要选一条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下列各项属于“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的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
2024-01-30更新 | 263次组卷 | 5卷引用:测试使用,请勿下载(6月浙江卷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 “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工业“大跃进”和农业“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在工业上,错误地确定了1958年全年钢产量1070 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纲”,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大跃进”。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粮食亩产量指标被层层拔高,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造成农业生产极度混乱。

——摘编自张海博《浅析农业“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

材料二   尽管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了“大跃进”运动,但如果对这段历史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应该承认,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 “大跃进”给工农业生产和建设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浪费,然而,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些年代开始布局的。

——摘编自谢春涛《中国共产党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跃进”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经济建设。
4 . 1958年,毛泽东根据我国农民群众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当时的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水平,提出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八项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简称“农业八字宪法”。作为宣传“农业八字宪法”的宣传画,下图(     
A.旨在说明劳动妇女的生产热情B.折射出农业领域的“左倾错误”
C.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刻画了个体家庭的劳动场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农业农村部农田管理司的工作人员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将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分为六个阶段(见下表)。

阶段相关依据
农田水利恢复建设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水利工程建设参与人数达2000万人,各地兴修和整修小型塘坝600多万处,打井80余万眼,恢复和修建较大的灌溉排水工程280多处,完成土石方17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5000多万亩。
农田建设“大干快上”时期(19581961年)19588月,《中共中央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明确提出农业增产技术措施“水肥土种密”,据此,全国大范围开展治沙治碱、对全国主要的低产土壤(包括盐碱土、沼泽土、红壤、冷浸田、咸酸田等)进行综合治理。
农田建设调整时期(19621977年)1964年起,全国受“农业学大寨”口号影响,农田基本建设以分期分批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中心内容,辅以土地平整和田渠路林综合配置。
农田建设“数量”为主时期(19782007年)197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在不损害水土保持、森林、草原和水产资源的条件下,组织国有农场和人民公社有计划地开垦荒地,使耕地面积逐年有较多的增加”。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并重时期(20082017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推进时期(2018年至今)2019年、2020年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别为8150万亩、839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分别完成2190万亩、2395万亩。

——据楼晨《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刍议》整理

(1)任选两个阶段,分析相应阶段新中国加强农田建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史实说明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留下了哪些历史经验。
2023-12-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省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浙江、安徽、四川等地一度出现了包产到户等形式的试验。这期间,自由市场一度活跃,个体工商户有明显增长,其中还出现人们称之为“地下工场”的较大的个体户手工业和手工工场。这些变化(       
A.是推行“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B.响应了当时经济“八字”方针
C.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深入D.因反右派斗争而受到了冲击
2023-12-02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   


图1和图2分别是1959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和1987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运会的宣传海报。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

正税

附加

合计

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

3806.5

494.54

443.88

50.66

13

11.7

“一五”时期

8017.8

933.21

847.45

85.76

11.6

10.6

“二五”时期

6983.2

833.32

745.66

87.66

11.9

10.7

19631965

5004.5

374.08

333.42

40.66

7.5

6.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际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其主要原因。(要求:解释合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023-11-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自郭旭红《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列出信息并充分论证,表达清晰。)
10 . 某一时期《人民日报》社论:“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B.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
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D.“左”倾思想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023-10-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