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以有限的资源和经验,能够维持始于恢复时期的经济增长和完成在1949至1952年底期间谨慎地开始的制度改革。这样,中国这几年的经验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的经验形成了对比,后者的农业制度改革证明是一个灾难。

—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册)

(1)材料一中“完成在1949至1952年底期间谨慎地开始的制度改革”指什么?苏联相比,这一中国“农业制度改革”有何特点?

(2)从1952年底到1978年底,哪一次农村改革出现类似苏联改革的失误?为何会有这样的失误?

材料二: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了全国80%以上的人口的积极性。我们是在1978年年底制定这个方针的,几年工夫就见效了。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材料二中“搞活经济”的方针政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制定该方针政策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2018-07-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18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预测(四)

2 . 思考方向1:参加大炼钢铁的人力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6左右。小高炉、土高炉的数量也多得惊人。7月底,有3万多座。8月底,增至17万座。9月底,猛增至60多万座。10月底,达到了几百万座。不但工厂、公社,而且机关、学校和部门,到处建起了土高炉,办起了炼铁场。全民炼钢,原料极其缺乏。炼铁用的焦煤缺乏,就用普通煤炭。煤炭不够,就砍伐树木烧成木炭代替。高品位的矿石缺乏,就用低品位的矿石代替。没有矿石的地方,甚至把家庭做饭用得铁锅(因办起了公共食堂暂无用处)和其他铁器砸碎,当成了炼铁的原料。大中型钢铁企业也大搞群众运动,破除旧的规章制度,不顾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硬拼设备,导致了生产秩序混乱,引发了不少事故。

思考方向2:文化工作的“大跃进”,提出了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的要求。有些地方还提出了每个县出一个鲁迅和郭沫若的荒唐口号。作家和艺术家们在“写中心”、“唱中心”和“画中心”的要求下,被迫制定自己的“跃进”计划,大放“创作卫星”,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大跃进”的标语口号式的,一味堆砌豪言壮语,严重脱离客观实际的假、大、空的作品,对“大跃进”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思考方向3:在教育界,开展了“插红旗”、“拔白旗”和红专辩论等活动,一些对“大跃进”的做法持怀疑批评态度的专家教授受到了批判,由于片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过多地组织师生参加各种生产劳动,使课堂教学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受到很大冲击。原由中央管理的一些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也被下放给地方管理,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在短时间内,各地办起了大量的红专大学、业余大学和工农大学,不但不能保证教学质量,还导致了极大的浪费。广泛开展的扫除文盲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更多的是浮夸,截止7月底,就有639个县市和黑龙江、吉林、浙江、甘肃等省宣布基本扫除了文盲。

此外,理论、科技、体育、卫生等各个方面,也都提出了各自的“跃进”计划,纷纷投入“大跃进”的浪潮。就连统计工作,也提出必须“为政治服务”的方针和实现“大跃进”的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损害。


图1

图2

——摘编自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曲折探索1956-1966

材料   在初期的人民公社,大多是几乡一社,平均规模为4797户,2万户以上的特大社,全国就有51个。公社既是政权组织,又是经济组织,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都集中到公社。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的几十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合作社合到一起,财产全部上交公社,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为了保证公有化程度,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收归集体所有,家庭副业、小商小贩以及集市贸易等也都被取消。供给制主要是指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图1)此外,还有些公社实行基本生活资料如吃饭、穿衣等不要钱的供给制,更有少数公社实行全供给制,即衣、食、住、行、生、老、病、学、育、婚、乐全由公社包干的办法。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所谓组织军事化,就是说公社的劳动组织应当像军队那样地有组织有纪律。人民公社的各级生产组织中,建立相应的民兵组织,按团、营、排、班编制,实现全民皆兵。(图2)所谓行动战斗化,就是像打仗一样,实行大兵团作战,搞打破社界、乡界、县界的大协作。所谓生活集体化,就是人民公社不仅是生产的组织者,也是生活的组织者。人民公社普遍兴办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纫组、理发室、公共浴室、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集体化生活。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设问环节:
(1)依据材料,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2)两幅图片展现的历史现象是否都能全面反映当时的现实情况?如果不能,请进行辨析说明。
2022-03-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3 .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材料四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我国实现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不能过多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应的我国古代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对比材料三和四,中国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X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1955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在《大社的优越性》一文的按语中写道:“现在办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化,二、三十户的小社为多。但是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营,不能使用机器……有些地方可以一乡为一个社,少数地方可以几乡为一个社。不但平原地区可以办大社,山区也可以办大社。”

1957年冬到1958年春,全国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需要土地连片和人员集中以便于管理。为此,毛泽东在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上,提出了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议。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人民公社是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原因。

材料三   我国人多地少,各地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很大……既要把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的前进方向,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也要认清小农户家庭经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形态的国情农情,引导同一区域同一产业的小农户依法组建产业协会、联合会,共同对接市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让小农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皮展有机衔接的意见》等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农业历史形态的发展方向有何相同之处?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当今小农户的发展具有哪些优越的时代条件?
2019-04-02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河北区2019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工业化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特点。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
(3)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出现了什么失误?
(4)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两种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77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中指出,在新革命形势下,党内“发生了许多‘左’的错误”,“如不严格纠正,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是要受到危害的”。究其原因是由于“党内至今还有许多干部不懂得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为此,必须“对全党加强统一战线教育”,“加强进行策略教育”。而加强革命策略研究和教育,实际上需要党员干部了解革命情况,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

——摘编自许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制度化》

材料二   1960年底,面对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局面,毛泽东越来越感到必须了解真实情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1960年底至196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反复强调恢复实事求是传统,“希望1961年成为调查研究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在会后亲自组织了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蹲点调查。

——摘编自王频《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国民经济调整》

材料三   197771日到1980630日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相继派出代表团赴西欧五国就经济、技术发展情况深入考察和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派出的部委办代表团出访达360次、科教经贸代表团出访达472次,在此过程中,代表团察觉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也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潜力。同时,在国内开展大规模国民经济调查,探索国内改革的道路。

——摘编自董海军《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三重逻辑:历史、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调查研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央开展调查研究的特点。
2023-07-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是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摘自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新中国外交60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共八大确立的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材料二中提到中共八大确立的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021-04-2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史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史料二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史料运用]


(1)史料一表明“大跃进”的核心是什么?反映了“大跃进”的特点是什么?
(2)史料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有何特点及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式通过《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基本任务是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计划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75%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左右。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提出,到1962年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若干重要产品和产量方面超过英国,赶上美国。“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0.65%,1962年与195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0.7%,平均每年增长3.8%;农业总产值则下降了19.9%,平均每年下降4.3%;国民收入下降了14.5%,全民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下降了5.4%。

材料二 从“十一五”起,国家把“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五”计划的特点。
(2)从“计划”到“规划”体现出的本质变化是什么?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表现。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身全如界面

材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平二调”。……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材料一表明“大跃进”的核心是什么?反映了“大跃进”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有何特点及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和失误的主要原因。
2019-06-03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