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下面是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

材料三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
(3)分析材料三中从左图到右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
2017-02-28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下图是两个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了当时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①当时的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图一反映出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③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
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3 . 右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
B.自然灾害
C.“三面红旗”
D.抗美援朝
2016-11-27更新 | 10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4 . 该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

一幅美术作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2016-11-18更新 | 5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5 . 观察如图,图中的机构最早应该出现在: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2016-11-18更新 | 8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历史试卷
6 . 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 跃! 跃!》。它反映了:
A.当时农副产业丰收B.国民经济比例协调
C.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D.当时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2016-11-18更新 | 6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济南市某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材料二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比较图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一个作答。
A.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B.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分析促成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6-11-18更新 | 5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卷
8 . 仔细观察辨认图中的图片:

注:图中字为: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④大庆油田
全社杀一只,足够吃半年。
请回答:
(1)前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什么运动?根据图片所包含的信息概括这一运动的特点。
(2)图④中的油田建成于什么时间?这一事件与上述运动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为什么?
2016-11-18更新 | 5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9 . 右图为中国某一时期宣传画(图中文字为: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
2016-11-18更新 | 6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得).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2017-06-1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水平监测(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