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方案粮产量棉产量钢产量
方案一(1955年夏)4600亿斤4300万石1100万吨
方案二(19561月)6400亿斤7000万石1500万吨
方案三(19568月)5000亿斤4800万石1050万一1200万吨

材料二

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摘自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表

材料三   摘自1958年《人民日报》刊载的“大跃进”运动的相关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方案二的提出反映了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倾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
(2)材料二中1958年的数据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判断材料三的史料类型和价值。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反映的经济建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021-08-2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于50年代》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历史纪录片,以下内容节选自该纪录片中的部分访谈者的回忆录。

《生于50年代》上集

陈丹青:从我记事开始。母亲就告诉我在我出生的那年,中国开始实行粮票、布票、油票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会让你有所期待,比方说到春节你就知道会有一张票可以去买鸡,然后有一张票可以买鱼、买肉,就是这种期待感。

陈丹青:当时宣传画、无线电里的广播,马路上敲锣打鼓的游行,都是讲大炼钢铁……所以我记得小时候.中班一群小孩坐那儿。老师一个一个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轮到我说时,我就缩在那儿,我就说:“我想当炼钢工人。

《生于50年代》下集

陈丹青:我想他们(50年代出生的人)是第一拨觉醒的人,然后也是第一拨摆脱意识形态和教条主义以后开始在各个领域比较理性地选择和实践的人。他们无可选择地存在于那个时期,在各个领域他们必须把路蹚开来,时代给了他们这个机会,然后他们也回答了这个时代。

——捕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生于50年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3 . 作者在回忆拍摄《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照片及作者的回忆表明
A.人民公社化推动了农业大发展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存在浮夸风盛行的事实D.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
4 . 如图为重庆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年画《龙凤呈祥》,描绘了“麦穗飞凤、钢水化龙”的景象。该作品体现出
A.男女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C.国民经济实现均衡性发展D.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背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的工地中流行的一首催人奋进的曲子。该史料可以说明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B.新兴力量的崛起——东方巨龙的腾飞
C.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D.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左”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李良明林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阈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左“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8 . 下面是1958年由地方政府奖励给南社人民公社的奖状。这史料反映了当时
A.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决策B.人民群众渴望经济恢复与发展
C.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D.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10 .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2019-06-13更新 | 27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