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7 道试题
1 . 《人民画报》在1959年发表了建国十周年国庆大阅兵的照片。同一期刊发的相关照片可能还有
A.游行群众高举“小平你好”标语的照片
B.游行群众高举“人民公社万岁”标语的照片
C.“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的照片
D.红卫兵方阵高举“毛主席万岁”标语的照片
2016-11-18更新 | 5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东北师大附中、哈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三校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综历
2 . 歌谣和顺口溜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一个鲤鱼十二个泡,一个鸡蛋八个黄,报产一定要实打实,何必打肿脸来充胖。”这反映了人们对何事的不满
A.“文化大革命”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一五计划
2016-11-18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卷
3 . 材料一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二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增长情况

建国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
同时,收集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带工业品下乡,打开工业品的农村市场。由此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由此获得了原料和销路。这对刺激工商业恢复、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陈廷煊《1953-1957年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材料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意义。
2016-11-18更新 | 9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卷
4 .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其试播节目中不可能有的是          
A.有关“大跃进”运动的宣传
B.介绍会议和报刊上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讨论的情况
C.全国唱响“打造我国先进工业国”口号
D.全国粮棉严重减产情况
2016-11-18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5 . 平均主义是农民阶级的深切愿望,以下政策或口号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并引起农民强烈不满的是(     
A.均田免粮B.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C.平均地权D.一平二调一大二公
2016-11-18更新 | 4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历史卷
6 . 下图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
7 . 某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国庆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商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超英赶美”、“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C.“左”倾错误影响
D.三大改造完成
8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毛泽东时写道:他“已经扫除了农村内放债收租的陋习,过去这习惯如癌症般影响到乡村每一个细胞的健康,阻碍中国现代化”。以下是对黄仁宇这一些观点的解读中,不恰当的是:
A.毛泽东改变了农村旧制度
B.毛泽东重视农村的经济发展
C.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D.毛泽东搞人民公社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9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参会代表们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②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③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④为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受迫害的同志恢复名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D.③④
2016-11-18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高考全真模拟(二)文综历史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四   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172.8美元,日本为5747.8美元,德国为4351.5美元,印度为1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167美元。消耗同样的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研究表明,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

材料五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宣传画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是什么?有何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什么实践活动?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