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2 道试题
1 . 图是毛泽东在观看中南海里的干部们“炒钢”的照片。这幅照片拍摄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抗美援朝运动B.一化三改造运动
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运动
2016-11-18更新 | 6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历代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历朝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不一。
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絍,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卷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征?简述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年)


材料三     “至于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

——孙中山《民生主义》(1924年)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可以看出孙中山解决农民问题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要回答孙中山民生思想改变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图二某连环画封面


图三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


图四20世纪80年代丰收的小岗村民


(3)根据材料三(图一到图四)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及其影响。
材料四:从2004年至2010年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
——新华网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为什么中央如此重视“三农”问题?
2016-11-18更新 | 6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杭州市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下图反映了我国建国后一次运动情景,这一运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

①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  ③是导致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  ④因动乱进入经济领域,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16-11-18更新 | 5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高考大联考模拟试卷(大纲版)文科综合试题1
4 . 18.一部历史著作中记载:“《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B.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刺激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共作出的英明决策
D.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16-11-18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高三文综模拟试题1
5 . 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 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该文章
A.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B.有利于挖掘农业生产的潜能
C.对“大跃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客观产物
7 . 路遥《平凡的世界》:(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材料中“社员”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D.农民互助合作社
8 . 一位英国记者在中国某地参观后说:“这里草草建成了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给炉子添火……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没有变化。”他描述的
A.“一五”计划的成果
B.“大跃进”运动的表现
C.人民公社的特征
D.手工业合作化产物
9 .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过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10 .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上升的过程,以下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城市化率(%)
1950~195755196~646539137~1061816.55~16.42
1958~196065994~6620712210~1373118.50~20.74
1978~198496259~10347515230~1968615.82~19.02
1985~2006104532~12931521054~4207120.14~32.53

A.1950-1957年城市化率低是因为抗美援朝战争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
B.1958-1960年城市化提高是因为大跃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推动
C.1978-1984年城市化率降低是因为农村经济改革吸引了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
D.1985-2006年城市化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