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属于国家工业化战略1.0版本。这一版本总体上参照苏联工业化模式,由国家发动工业化,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辅之集体企业以及后来的农村社队企业,实行重工业优先战略,以追赶超越发达工业化国家(如英国)为目标,力图跨越式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工业化直接带动了全国资本存量高速增长,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为中国工业化长远发展、经济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工业化道路70年:从落后者到引领者》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的工业改革,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发展范式的启发,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的工业改革主要是从中国经济的域观特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实行了分域推进的“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中国工业沿着世界工业化的产业核心技术路线极速发展,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但也产生许多问题,甚至付出不小的代价。因此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摘编自金碚《中国经济70年发展新观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探索和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工业化发展方向。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方案粮产量棉产量钢产量
方案一(1955年夏)4600亿斤4300万石1100万吨
方案二(19561月)6400亿斤7000万石1500万吨
方案三(19568月)5000亿斤4800万石1050万一1200万吨

材料二

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1958
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摘自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表

材料三   摘自1958年《人民日报》刊载的“大跃进”运动的相关图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方案二的提出反映了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倾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八大的历史贡献。
(2)材料二中1958年的数据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判断材料三的史料类型和价值。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反映的经济建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021-08-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3 . 潘桂山是湖北省大冶县木栏村村民,在他家里,保存着从1982年到2018年的8本家庭账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之前,一直过的是集体生活,每年靠工分分点粮食,家庭账本上能记的主要是工分。1981年,分田到户后,潘桂山和妻子才有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收入,这笔收入还是靠卖菜所得。

1984年,潘桂山一家每个月都有进账:元月份农副业收入71.72元、2月份收入92.43元、3月份收入88.79元年下来,收入达到952.17元。

1987年,账本记录支出更详细:2月14号付铁山早餐款0.80元;3月28号付肉一斤1.8元;3月29号付火柴10合0.26元;3月31号付白酒一斤0.96元。

1993年,潘桂山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他发展蔬菜生产,修建村级公路,带头创办企业,带领村民致富,木栏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1998年,家庭账本里,除了日常饮食开销外,还记有煤气一坛50元;大哥大费63.36元;电话费151.59元……。这一年,潘桂山的家庭年收入超过了7万元。

2012年,潘桂山全家总收入超过了12万元。

——摘编自汪涛《36年家庭账本记录时代变迁》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桂山家庭账本如何反映中国农村的时代变迁?
2021-01-1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等三校2021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7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5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城市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编写)


材料二   1949—1957年中国城市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从长远以及从城市化本质来看,导致中国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并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后来城乡二元结构的“种子”已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只不过由于“时滞”的缘故,在“一五”时期尚未充分显示出来。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积累方式等左右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经济框架已经形成,后来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政策选择和城市化发展,都是这一框架的补充和延伸。

——付春《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分析》

材料三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新型城镇化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

——摘自肖金成《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四大重要战略意义》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其原因与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