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城市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编写)


材料二   1949—1957年中国城市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从长远以及从城市化本质来看,导致中国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并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后来城乡二元结构的“种子”已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只不过由于“时滞”的缘故,在“一五”时期尚未充分显示出来。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积累方式等左右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经济框架已经形成,后来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政策选择和城市化发展,都是这一框架的补充和延伸。

——付春《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分析》

材料三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新型城镇化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

——摘自肖金成《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四大重要战略意义》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其原因与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认识
2 . 造成灾难的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那种浪漫主义的想法,以为把人民巧妙的组织起来,便能增加生产力,精神比经济因素对生产更有效力。基于这种认识,中共当时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2018-09-03更新 | 93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3 . “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千家万户快动手,擂鼓鸣金除四害.”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首诗,记录了1958年春的北京全民杀麻雀事件。该诗从侧面反映了
A.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高度热情
B.左倾错误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C.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积极性高涨
D.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城市卫生环境建设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世界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时中国人口出现
A.大幅度增长
B.负增长
C.增长乏力
D.适度增长
5 .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材料反映(  )
A.“大跃进”的开展局限于农业领域
B.“大跃进”于1960年达到高潮
C.1960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纠正“左”倾错误
D.“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
6 . 下表是1958—1960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征购量和出口量。(单位:万吨)

根据下表所列状况可以推知我国粮食
A.出口量变化有利于买进西方工业设备
B.征购量变化有助推动工农业协调发展
C.出口量变化加剧了经济困难的程度
D.总产量变化促进了农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7 . 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推广良种、密植等,麻城县就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这说明( )
A.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B.农业的变革与发展催生了跃进思想
C.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失误D.科学实验的成就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8 . “二五”计划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六条》:要求计划做三本帐,中央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则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帐,这在地方式必成的,地方的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由此可见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严重
B.中央部分纠正左倾错误
C.经济非正常发展态势明显
D.调整八字方针初见成效
9 . 195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市场形势的回顾和展望”的社论,提到“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这说明
A.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B.大跃进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
C.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成绩斐然
D.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
10 . 下图是1952—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④形成的共同因素是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变革
B.②低谷的形成是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严重失误
C.③是由于国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D.④到⑤的变化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遇到了挫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