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1435亿公斤,比1957年减少了26%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已经精简职工873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000万人,仅在1960年秋到1961年春,新增加农业劳动力2913万人。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倒退出现了逆城市化B.企业效益降低难以为继
C.国家调整政策以恢复经济D.国家发动上山下乡运动
2022-02-21更新 | 171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行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一)历史试题
2 . 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节俭财政支出等。这一方针实施的主要背景是
A.经济困局的出现B.整风运动的开展
C.反右斗争的扩大D.中共八大的召开
3 . 下列方针政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按其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以阶级斗争为纲”④ 建设“四个现代化”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
2022-01-2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出色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王进喜等一大批劳动模范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大庆精神的内涵是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B.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C.实事求是,敢闯新路D.生命至上,举国同心
5 .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涉及“高产卫星”一词的文章,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1960年数据下降主要是由于
A.拨乱反正的实行B.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自然灾害的影响D.“总路线”的指引
6 . 1959年夏,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主持1958年统计数字的核实工作,国家统计局于同年8月13日将核实结果报告给国家计委。其中,粮食总产量由公报数的7500亿斤下降为5000亿斤,棉花总产量由公报的6638万担下降为4200万担,其他农产品产量也都经核实后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已觉察到“左”倾错误B.尝试调整农业结构
C.准备提出“八字方针”D.质疑计划经济体制
7 . 根据费玉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介绍,1960年,中共中央委员会指示将供应城市居民的人均粮食定量每月减少一公斤,同时指示在农村把有权作出决定的单位由公社向下转移到大队。上述材料可以反映出当时
A.中国人民生活困苦B.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中共中央放弃计划经济体制D.中共中央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2022-04-03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60 年 11 月,中央下达了《紧急指示信》,其中明文规定:“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另外,据估计,1961 年至 1962 年,当时全国实行包产到户的约占 20%。这些现象反映当时中国(     
A.经济体制改革已初现端倪B.在严峻形势下对政策的局部调整
C.已经摆脱了苏联模式制约D.国民经济形势已经得到基本好转
9 . 1957—1961年,我国经济发展概况数据如下表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957年1960年减少(百分比)
粮食3901亿斤2870亿斤26.4%
棉花3280万担2126万担35%
生猪年底存栏数14590万头8227万头56%
A.中苏关系破裂B.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C.自然灾害严重D.“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10 . 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实行的方针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