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603 道试题
1 . 清代运行的“雨泽奏报制度”留下了大量的“雨雪粮价折”,其中包含有降水、收成、粮价等诸多信息。康熙时期具有密折奏事之权的地方督抚大员基本都要奏报地方雨泽,否则就要受到皇帝的申饬。这一举措旨在(     
A.完善地方监察制度B.强化对官僚的控制
C.直接广泛获取信息D.关注地方秩序稳定
7日内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10世纪后期,妈祖被福建莆田的百姓奉为保护神,人们认为她具有控驭大海乃至维持沿海地区秩序的能力。12世纪中期以后,妈祖被纳入到国家认可的神谱,成为政府主导下祭祀的对象之一,对后世的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政府认可并接受民间妈祖崇拜B.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C.东南沿海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D.政府废止了抑商政策
2024-05-17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3 . 1950年,印度宣布独立时把英语和印地语共同作为官方语言。后来印度国内曾有过废除英语官方地位的意见,但因为印地语在印度国内的接受程度始终不高,如果把英语废除,印度会面临国内真正没有通用语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出印度(     
A.二战后民族意识不断高涨B.族群结构被英殖民者改变
C.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D.构建了西方化的价值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佣书是通过抄写书籍来获取报酬的职业。宋代,抄书不再是佣书的代称,佣书业务包括代写上书文字、供词、诉讼状子、填写税钞、办理公证文书,为举人、官员承办各类文书等。对宋代佣书业务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经济发展提升服务意识B.社会阶层的互动性加强
C.科技进步影响社会生活D.政策宽松促进商业繁荣
2024-05-09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5 . 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等1779名国内著名人士签名,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的名义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全体海陆空军总动员对日作战,立刻停止一切内战。
(二)全体人民总动员,……组织广大的人民的参战组织。
(三)全体人民总武装,……以便实行训练和对日作战。
……
(五)成立工农兵学商代表选举出来的全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作为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的总领导机关。
这一《纲领》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努力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正确处理了民族、民主革命问题
C.争取和平、民主和团结的愿望D.政策重心全面转向抗日民族斗争
2024-04-29更新 | 144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元史》记载:“诸内都官仕云南者,有罪依常律,土官有罪,罪而不废。诸左右两江所部土官,辄兴兵相仇杀者,坐以叛逆之罪。其有妄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由此可知(     
A.土司犯罪在民族聚居区处理上的差异B.土司与元朝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紧张
C.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D.元朝对西域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2024-04-24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图1、图2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两个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说明(     

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B.民族迁徙促进江南开发
C.传统农耕经济渐趋衰退D.气候变迁导致牧强农弱
2024-04-18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班牙以“马尼拉大帆船”开拓的太平洋贸易,沟通了亚洲与美洲的自由贸易,但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种种规定,从航行次数、载重量、价值额等方面对大帆船贸易进行限制。对这一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A.殖民地不服从宗主国管理B.白银流入中国损害其利益
C.贸易量过大超出管控能力D.造船技术限制了贸易发展
2024-04-15更新 | 418次组卷 | 30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苏格兰学者休谟(1711—1776年)曾对当时流行的“与别国贸易其实是别国要赚我们的钱”的“贸易猜忌说”进行谴责,他指出并不存在总想着“从经济上搞垮邻国”的现象,“各国优势不同,彼此互通有无,不必担心恶性竞争的发生”。休谟意在说明(       
A.经济民族主义具有必然性B.自由贸易符合国家利益
C.政府应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市场具有宏观调控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中赞扬中国君主的道德,他在转述雍正皇帝关于各地处理重罪案件,必须呈送皇帝御览,否则不得对人犯处以极刑的谕令时,发表了如下议论:“颁布这一敕令的理由有二。其一为:不得视人命如草芥。 其二为:君王对百姓须爱民如子。”伏尔泰对处于中国统治阶层的儒学文人也充满敬仰之情,“跟他们一道在北京生活,浸润在他们的文雅风尚和温和法律的气氛中,却比在果阿宗教裁判所陷身囹圄,最后穿着涂满硫磺、画着魔鬼的罪衣出狱,丧命在火刑架上,更妙得多”。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赞美和对中国开明君主社会的向往使伏尔泰将中国奉为理性社会的圭臬。他系统地阐述中国的历史、法律、宗教、道德、科学、哲学和风俗等问题,竭力推广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他指出“由于它(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它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以侧击路易十四崇尚的专制和不明白什么是宽大、容忍的缺点。孟德斯鸠认真研究朱子学中的世界观、宇宙生成论及政治理论。在中国理学家所推崇的理性观中,孟德斯鸠看到的不是传教士所抨击的无神论,而是宋儒的法治的政治主张。他“从朱熹的‘法者,天下之理’和‘礼法,应与时宜之’思想中得到启示”,在传世之作《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章,就开篇明义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人也有自己的法。”……孟德斯鸠也从中国文化中获得创建其“三权分立”政治理论的思想灵感。他指出正因为没有“法”的精神,中国“在开国初的那三四个君主以后,继任的君主就成为腐化、奢侈、怠惰、淫逸的俘虏”;“人们曾经想让法律与专制主义并行,可是任何事情一旦与专制主义联系起来,就丧失了自身的力量。”

——摘编自郭丽娜、康波:《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各有何发展变化,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借鉴。并概括启蒙思想家借鉴中国文化的目的。
2024-04-06更新 | 65次组卷 | 1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