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从1962年6月起,黑龙江对那些发展过大、过多、过早而又重复的企业等,实行“关、停、并、转”。对保留的企业,实行精简原则,把多余职工裁减下来。当时这一做法
A.反映出对城市化的否定B.调整了国民经济的部署
C.降低了经济建设的质量D.为农业发展筹措了资金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图甲、图乙、图丙是中国现代三个时间段(19541958年、19591963年、2001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依次判断三图相对应的时间段,说明依据。
3 . 下图为新中国1950-2005年粮食产量与人均粮食变动情况。影响变动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体制与国家政策的调整B.个体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
C.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持续发展D.人口急剧膨胀供需矛盾突出
2021-02-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落实B.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
C.全国大跃进运动的顺利开展D.“双百”方针的提出及贯彻
5 . 1962年国家对基本建设的投资从1960年的388.69亿元削减至71.26亿元;积累率从1960年的39.6%降至1962年的10.4%;1962年的基建项目为2.5万个,其中大中型项目为1000多个,比1961年分别减少1万多个和400多个。这些变化
A.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B.使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表明经济指导思想弊端严重D.有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2021-01-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五次复习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1964 年开始,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大量涌向中西部地区,仅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在西南、西北部新建、扩建和续建的大中型项目达300余项,内迁工厂400 多个。中央财政也重点投向内地,仅1965~ 1967年,国家对四川省的投资就占到全国的14.5%。这一历史现象
A.旨在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制造体系B.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正在有序进行
C.巩固了国防安全调整了工业的布局D.符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特点
7 .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我国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一化三改B.改革开放C.包产到户D.综合平衡
2020-10-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1955年国务院规定:“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这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B.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
C.国民经济处于调整阶段D.我国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
10 . 英国一位科学家在1965年访问中国时报道说:过去,农民们把庄稼得病看作是天祸,对得病的庄稼不采取任何措施。现在,在我所访问的公社里,每个生产队都对社员进行了训练,让他们认识最普通的虫害和各种类型的作物病害.并让他们懂得在发现病虫害时该采取什么补救措施。这表明
A.中英已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左”倾错误影响基本消除
C.政府科技普及工作初见成效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