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制造局底下雇用了大量的中国工人,包括满人和汉人,在其中操作及学习机器,因其专业技能,当时工人的薪水是一般城市中苦力的4—8倍。这些工人成为中国近代最早形成的一批技术工人。

每支步枪的成本高达17.4两,而外国产品成本仅为10两左右。整体而言,江南制造局在晚清时的军备生产品质并不好,例如步枪的水准不高,性能不佳(据说因此连李鸿章率领的淮军都拒绝使用),且生产成本高于直接购买。造船的情形亦类似,1868年首次生产之后,陆续造了数艘汽船,但所造船的速度不快,整体生产成本及耗燃料都高,结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国购买(自造一艘船的钱大约可以向英国买两艘船)。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历史事件失败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的变化,并分别概括变化的原因。
(3)对比中国近代史,归纳材料二时间范围内经济建设的启示。
2019-05-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3-1962年我国农业等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比重图


材料三   国家计委同有关方面对1981年的国民经济计划进行了调整。……其中农业总产值由原来预计增长4%提高为5.6%,工业总产值由原来预计增长6%减为3%.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由原来的2390亿元增加到2473亿元,比上年预计增长8%,重工业由原来的2860亿元减为2637亿元,比上年减少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1958-1962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什么问题?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 . “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诸多内涵。“铁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一五计划B.改革开放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D.“大跃进”
2021-01-18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古至今,国家政府实行的政策、举措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使官僚资本逐渐膨胀。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加强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开发,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概括材料一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其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2019-05-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人民公社制度进行调整。1962年6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著名的“六十条”),确立“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土地权属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第一,土地属于人民公社集体组织所有。公社规模大为缩小,平均大约只有原来土地和人口的1/3。第二,土地直接控制权利由属于第三层级的“生产队”行使。生产队是个大约有20户家庭、100人的组织,其规模和结构形式相当于过去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平时的农业经营和集体财富的分配.基本上由生产队做主。需要指出的是,“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基本模式也是经过多次调整才稳定下来的。在这一模式实施之初,政府曾经实行了“包产到组、到户”的政策。尽管这些措施大大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然而中央一些领导“深切感到’自发资本主义势力在农村复辟了”。于是,我国在1964年开始抛弃包产到组、到户的做法,重新确定由生产队统一进行集体耕作。

——摘编自赖丽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权属制度的变迁及改革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初调整人民公社制度的背景,并概括调整前后发生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对人民公社制度的调整。
2019-04-18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仔细观察辨认图中的图片:

注:图中字为: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④大庆油田
全社杀一只,足够吃半年。
请回答:
(1)前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什么运动?根据图片所包含的信息概括这一运动的特点。
(2)图④中的油田建成于什么时间?这一事件与上述运动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为什么?
2016-11-18更新 | 5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宜春市奉新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