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1962年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支持实行包产到户等多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增强小农经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消除农村中存在的剥削现象
C.克服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弊端D.克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2 . 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扩大到全省生产队总数的85.4%。这项政策
A.试图纠正农村“左”倾错误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提高了人民公社化的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4 . 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当时
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
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
5 . 1961年6月,商业部和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小商小贩问题座谈会,决定把此前并入国营与公私合营企业的小商小贩清理出去,让其重新组织合作商店与合作小组。这说明(     )
A.中央政府下决心要割掉资本主义尾巴
B.个体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组成部分
C.对个体商贩的社会主义改造步子过快
D.党和政府要鼓励私营经济的稳步发展
2016-11-27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6 . 1961年,陈云通过对青浦县的实地调研,向中央递交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等报告。这次调研活动
A.纠正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偏差
B.响应了经济战线“大跃进”的号召
C.体现了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
D.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
7 . 1962年,焦裕禄同志受党的委派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第二年他领导人民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这旨在
A.推动农业集体化B.贯彻“八字方针”
C.推动农业合作化D.完成“二五计划”
2016-12-12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吉林长春市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8 . 1961年1月18日,在八届九中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说:“今年不搞两本帐了,就是一本帐,决不要层层加码,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毛泽东的讲话
A.旨在解决农轻重的比例问题
B.意味着经济体制转变的开始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D.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9 .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0 .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状况的结论是
A.追求高速度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B.三年经济困难造成经济巨大破坏
C.压缩投资以实现国民经济调整
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