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1961年6月,中央决定城镇人口三年内在1960年底的基数上减少2000万人以上,1961年内争取至少减少1000万人,1962年至少减少800万人。这一措施
A.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
B.推动了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D.公开否定了“大跃进”运动
2018-09-01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全国新高三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1961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后两年补充计划的报告》部分内容。此报告的批准表明当时
计划时间基本建设投资(亿元)钢指标(万吨)原煤指标(亿吨)粮食指标(亿斤)
1961年初16719004.364100
1961年底788502.742700
1962年42.37502.52900

A.重工业投资建设趋于停滞
B.农业集体化运动深入开展
C.“左”倾错误得到部分纠正
D.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
2018-12-11更新 | 4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2016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市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规定在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当年内减少1000万人。这说明
A.党中央对“左”倾错误在进行调整
B.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C.中央重新规划了“一五”计划的建设
D.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
4 .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规模地压缩了基本建设(指建设单位利用国家预算拨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进行投资,以扩大生产能力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建设经济活动规模,从1960年的388.69亿元基本建设投资额缩减到了1962年的71.26亿元。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建设转向了民生产业
B.国家工业化建设有所放缓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较显著
D.国家财政出现严重的困难
5 . 建国后,我国出现过两年多的时间内,2600万人浩浩荡荡的从城市退回到农村的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C.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D.中西部三线建设的需要
6 . 20世纪60年代,为了摆脱经济困难,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政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很快。到经济调整后期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政府通过加强集市贸易管理、征收集市贸易税等对集市贸易进行限制,集市贸易日渐式微。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B.经济政策受政治运动影响
C.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
D.政府对市场经济高度管制
7 . 下图是幅拍摄于1960年流行全国的“支农”题材的合影照。该图反映了当时我国

1960年5月8日南通“七一”农机厂欢送首批支农同志留影
A.试图缓解产业结构矛盾
B.具备创建乡镇企业条件
C.城乡平衡发展整体推进
D.鼓励职工创业成效显著
2018-09-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四月)文科综合之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1956—196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单位:1000公吨)。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年份出口量进口量净出口量
19572092.6166.81925.8
19582883.4223.52659.9
19594157.52.04155.5
19602720.466.32654.1
19611355.05809.7-4454.7

A.表中数据与该时段的粮食生产状况不符,明显失真
B.1957—1959年粮食出口持续增加,表明农业政策效果显著
C.1961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D.该时段粮食出口量过高,说明“一五”计划成效有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
A.调整国民经济
B.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
D.深化经济改革
10 . 1961年6月,中共中央对精减职工工作进行了部署。精减的对象主要锁定在“1958年1月以来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学徒和正式工),而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不论新老,一般的都不精减”。这种精减安排意在
A.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B.稳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C.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