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图甲、图乙、图丙是中国现代三个时间段(19541958年、19591963年、2001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依次判断三图相对应的时间段,说明依据。
3 . 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1950—199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年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推动1975年经济的恢复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92年经济的迅速发展
4 . 下表为1957-1960年中国国民经济变化情况。下述变化明
工农业总产值工业内部所占比重
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重工业产值比重从45%上升至66.4%
农业总产值下降22.7%轻工业产值比重从55%下降至33.4%
A.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逐步解决
C.国民经济结构亟需调整D.合作化运动促进经济发展
5 . 下表是1959~1963年中国财政收支表,体现了当时的财政收支变化情况。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1959~1963年中国财政收支表
年份总收入(亿元)总支出(亿元)收支差额(亿元)
1959487.12543.17—56.05
1960572.29643.68—71.39
1961356.06356.09—0.03
1962313.55294.8818.67
1963342.25332.0510.20
A.“一五”计划的实施B.苏联加大了对华援助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八字方针的有效实行
6 . 基于时间轴的观察和解释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ABC对应的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A.七千人大会促进经济增长B.自然灾害加深经济困难
C.中共八大调整了经济结构D.大跃进促经济高速发展
7 . 如图为1960年宣传画《抗灾力强更快地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画中一位姑娘扶着一捆谷物,身后小伙子在喷洒农药,远处是一座大型水利设施。由此可知
A.科学生产得到重视B.“左”倾错误抬头
C.国民经济迅速回升D.包产到户开始盛行
8 . 根据下列统计数据,能够得出的 最为确切结论是
年份农业产值轻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总产值合计
196021.8%26.1%52.1%100%
196537.3%32.3%30.4%100%

A.我国现代化建设遭到严重挫折B.农轻重比例失衡愈益严重
C.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成效D.人民公社体制已被废除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1930年各国对华贸易总量比重(单位:%)


——据陈争平《1895—1930年中国国际收支研究》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965年的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31年外国对华贸易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至60年代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现代中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9-05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八届九中全会规定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定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定人员和机构,定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和供应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协作关系。该规定旨在
A.整顿企业秩序B.系统纠正“左”倾错误
C.稳定市场物价D.推动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