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7—1960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农业总产值下降了22.7%。1960年粮食总产量为2870亿斤,比上一年减少26.4%。材料说明该时期国家(     
A.农村集体化运动提高积极性B.新中国激发了人民劳动热情
C.农轻重三者按比例协调发展D.突出了对工业现代化的重视
2023-03-30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64年起我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建设(     
A.有助于我国工业布局合理B.彰显了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C.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调整
2023-03-30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62年5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1年已经精简职工800多万的基础,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再精简职工1000万以上,以压缩城镇人口。这一举措旨在(     
A.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B.尽快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C.缓解城镇粮食供应紧张状况D.保障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2023-03-08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成立。它的功能是承办信托服务、组织推销积压物资,以及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和调剂余缺等业务。在经营期间,共处理积压物资3亿多元,代办各类物资1亿元。该公司的成立(     
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改变了工业物资匮乏局面D.得益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61年4月,陈云致信周恩来,汇报了在杭州、南京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研究化肥设备制造和生产问题的情况,计划每年竣工五个年产五万吨合成氨的化肥厂,同时开建五个厂,每年形成二十五万吨合成氨,相当于一百万吨化肥的生产能力 。这样的建设规模除美国有过几年外,其他国家没有先例。据此推知,这一计划的实施(     
A.落实了大跃进运动的精神B.改善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C.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2023-01-15更新 | 472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为1958-1965年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带基本建设投资额及比重的变化。这说明(     
年份投资额(亿元)比重(以投资总额为100)
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
“二五”时期462.2409.75265.8638.434.022.0
1963-1965147.38137.83107.9434.932.725.6
A.中国的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B.中央经济调整方针得到落实
C.中苏关系影响工业计划实施D.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2023-01-09更新 | 172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19491957年,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以确保有限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资源。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到1978年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广,逐步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

——摘编自陈红英戴孝悌《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演变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综合材料谈谈对近现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6-27更新 | 68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
8 .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石油大会战,大庆地区开始了城市化演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4月的统计,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人员已达4万多,其中总工程师、总地质师、大学教授、工程师和地质师等各类工程技术干部达1000多人。参加会战的大多数人员成为大庆地区城市化演进过程中最早的一批永久居民。

表:19604月全国各地参加石油大会战人数一览表

人员单位分布松辽玉门四川北京新疆青海银川高校黑龙江解放军总计
人数5644629923951491831132016881116092947949705

注;数据出自《大庆市志》[M].大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南京出版社,1988.

材料二   随着石油开发地域的不断扩大,职工家属不断来到大庆,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人口迅速增加,居民点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形成了工人镇、中心村、居民村三级城镇体系,人口达70.95万。19791214日,大庆建市后,正式开始了有计划地调整矿区建设总体布局,出台了大庆第一轮总体规划,有效地解决了城镇建设与油田生产之间的矛盾,引导城镇居民点建设由高度分散向相对集中发展,以促进大庆由矿区建设向城镇建设转变。

材料三   随着30多年的石油开采和城市建设,大庆市已经今非昔比,依赖于石油产业的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大庆市的文化、教育、科研产业也在同步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备。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早已成为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经济上占比增加。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城镇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极大的减少了大庆城市化进程中分散式空间布局的影响,促使了各个城镇和中心村的协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材料一、二、三摘编自张满《大庆城市化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庆地区城市化演进过程中第一批永久居民的构成特点,这对大庆城市化演进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以后大庆建设发展的趋势,并说明大庆建市以来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9 . 1962年,在大力压缩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对工业企业进行关厂并厂,缩小规模,使全国的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1962年的19.7万个,减少了38%。这一变化出反映当时
A.“八字方针”开始推行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左”倾思潮影响巨大D.经济建设趋于理性
10 . 下表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部分物资或经济指标增长情况。表中反映的现象(       
名称/年代1961年1963年增长(%)
油料作物收购价格(元)2.73.219
棉花收购价格(元)2.592.8510
农村人均福利费(元)1.173.51300

A.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B.使工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C.是方针和政策调整的结果D.推动了工业生产效益提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