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2 道试题
1 .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表(单位:万吨)
年份
1956
1957
1959
1961
1962
产量
19595
20000
17000
14705
16000

①大跃进”运动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破坏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程。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
③严重的自然灾害。
④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
(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
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
3 .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在西南地区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在于两代君主民族观的差异。明朝皇帝坚持儒家传统夷夏观,对"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不可能对土司制度作出彻底的改革;而本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因不满儒家传统夷夏观中的民族歧视而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把从唐代就开始萌芽的"华夷一体"的新民族观应用到实际的民族政策中,其结果就是土司制度在清代的基本结束。
——龙羽《中央政府与西南地区的民族发展》
材料五
1945年重庆与四川、西南、大后方工业比较表
项目
重庆
占四川百分比
占西南百分比
占大后方百分比
工厂数
1690(个)
60
51.5
28.3
资本
272.6(法币亿元)
57.5
45.6
32.1
工人
10.65(万人)
58
47.9
26.9

材料六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处西南的重庆作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以重庆为中心,用三年或者稍长一些时间建立起一个能生产常规武器并且有相应的原材料和必要的机械制造工业的工业基地”。
(3)根据材料四分析,明清两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上有何区别?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二者的社会文化底蕴有何不同?清代的民族政策对西南地区的治理有什么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五说明重庆在当时大后方工业中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原因?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线建设”的主要特征;归纳三线建设对重庆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11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一中2010级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文综历史
4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参会代表们能做到的事情是
①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②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③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
④为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受迫害的同志恢复名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D.③④
2016-11-18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高考全真模拟(二)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立“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6 . 1961年,陈云通过对青浦县的实地调研,向中央递交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等报告。这次调研活动
A.纠正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偏差
B.响应了经济战线“大跃进”的号召
C.体现了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
D.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
7 . 下表反映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
时间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
增长率14.6%0.6%15.7%

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8 .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状况的结论是
A.追求高速度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B.三年经济困难造成经济巨大破坏
C.压缩投资以实现国民经济调整
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9 . 上海从1959年开始,出现了如下表所示的用工单位退工情况。这表明当时(       
合计正式职工家庭妇女
1959年上半年6.55万3.39万3.16万
1961年第三季度10.1万6.6万3.4万(含少量临时工)
1962年上半年20.48万15.4万5.08万

A.妇女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B.基层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相悖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艰巨D.技术革命是影响调整的主要因素
10 . 下表是国家计委对原定的1961年计划所作的调整,造成该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基本建设投资粮食
调整前167亿1900万吨4100亿斤
调整后87亿850万吨2700亿斤

A.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B.左”倾错误的结果
C.政府收缩发展的战略D.新的调整方针的提出
2016-05-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清江中学高三考前一周双练冲刺模拟(四)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