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56~1962年中国74个城镇人口迁移统计表
时间城镇迁入(人)农村迁入(人)
1956634-573
1958521-306
19591436-942
1961-492-110
1962-13791018

关于该表格所示现象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为了缓解城市规模过大而产生的人口压力
B.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遭受挫折
C.户籍制度的调整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收到了成效
2 . 下表为1958~1963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变化表明当时
年份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834.137.028.9
195926.142.830.5
196023.444.532.1
196136.231.931.9
196239.431.329.3
196340.333.026.7

A.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的卓有成效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已基本完成
C.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得以贯彻D.中苏关系破裂导致中国工业发展停滞
2021-01-16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考)
3 . 下表是1961-1965年中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变化统计,由表可知,1960年代下半期我国
年份轻重工业总产值指数(以上年为100%)占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
196153.478.457.542.5
196277.491.652.847.2
1963113.8102.355.244.8
1964121.0117.855.744.3
1965110.2147.748.451.6
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一定成效B.国家经济实现了工业化
C.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D.工业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4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国家职工人数(万人)国家财政支出(亿元)
第1年195052451+6.0
第2年200004532-21.8
第3年170004561-65.8
第4年143505044-81.8

A.优先发展农村经济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削减城镇人口D.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我国1960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
年份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196233.630.336.1

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效开展
6 . 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概况

时间著名企业企业所在行业的情况
1912-1927荣氏茂新面粉厂等面粉出口量从1914年的7万担增加到1918年的200万担,1920年更高达396万担。1914-1921年间,华商新办面粉厂100家。1922年面粉出口跌至13万担。直到1925年外资工厂工人罢工及抵制英、日货浪潮,面粉业走出低谷,继续发展。
1912-1927张謇的大生纱厂、周学熙的华新纱厂等华商纱厂资本从1913年的1423万元急剧上升至1921年的9842万元,猛增6倍。1922年后的情况与面粉行业极为相似。
1925范旭东创办的天津永利碱厂投产这是中国第一家碱厂。其产品红三角牌纯碱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进入日本市场,还打破了英国卜内门洋碱对东南亚市场的垄断。
1925上海华生电器厂、中国亚浦耳电器厂投产华生厂生产的华生牌电扇和亚浦耳厂生产的圆形绕丝灯泡畅销国内市场。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三架马车”的视角解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投资变化的情况

1953~19571958~19621963~1965
投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
投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
投入其他部门资金(%)53.733.733.6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投入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0-08-0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1949~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恢复和增长期
1949~1952年1953~1957年1963~1965年
工业36%19.2%7.9%
农业14%4.5%11.1%

出现表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B.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C.改善经济结构比例
D.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8 . 下表是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例分配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经济发展模式
B.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注意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D.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2018-12-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1956—196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单位:1000公吨)。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年份出口量进口量净出口量
19572092.6166.81925.8
19582883.4223.52659.9
19594157.52.04155.5
19602720.466.32654.1
19611355.05809.7-4454.7

A.表中数据与该时段的粮食生产状况不符,明显失真
B.1957—1959年粮食出口持续增加,表明农业政策效果显著
C.1961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D.该时段粮食出口量过高,说明“一五”计划成效有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