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经济学家顾准认为新中国在某次大饥荒之后,由于“贯彻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1963年各地蔬菜供应大增,1964年肉蛋鱼供应大增,油菜籽和蔗糖成倍增产。”这里“正确的政策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B.“农业合作化”的政策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国家职工人数(万人)国家财政支出(亿元)
第1年195052451+6.0
第2年200004532-21.8
第3年170004561-65.8
第4年143505044-81.8

A.优先发展农村经济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削减城镇人口D.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3 . 如表所示,1965年中国经济部分数据。这一成绩表明我国当时(     
类别总产值较上一年增长
GDP(国内生产总值)1716.1亿元17%
工业总产值国有工业占90.1%1402.0亿元26.4%
集体工业占9.9%
A.大跃进使工业迅速上升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完成了对私有制的改造D.八字方针调整任务完成
4 . 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
年份钢产量煤产量基本投资积累率
1961年750万吨2.5亿吨59.5亿元19.2%
1962年600万吨2.39亿吨46亿元10.4%

A.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B.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D.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5 . 普通民众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1938年八路军来到西沟村,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斗争,贫苦出身的李顺达得到了翻身机遇。1941年,西沟村成立了农会等各种抗日救国群众团体,李顺达当选为民兵队长。1943年,李顺达组织6户贫困农民成立了农业劳动互助组——李顺达互助组,积极生产,支援前线。李顺达出席了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1950年李顺达被评选为全国劳模,他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1951 年春李顺达向全国各地互助组发出了开展爱国丰产竞赛活动的倡议,得到了各地农民的响应。后来李顺达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到1955年,合作社的总收入比互助组时期增加了25.1%,人均收入超过社外农民收入的23.3%。

材料二 1960年3月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誓师会上王进喜激动地说:“盼了多少年, 大油田终于找到了。我们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面对钻井队遇到的钻井设备没到位问题,王进喜号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带领他的1205钻井队的几十名硬汉,人拉肩扛卸运钻机,盆端同期提运水抢开钻,只用5天零4小时就打完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他被誉为“铁人”,他率领的钻井队被誉为“硬骨头钻井队”。在随后的10个月里,1205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王进喜和他的钻井队,始终保持“争一流、上水平、讲实效、攀高峰”的进取意识和昂扬斗志,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劳模李顺达、王进喜的历史贡献。
(2)指出李顺达、王进喜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你应如何评价李顺达,王进喜等人的历史贡献?
6 .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
A.农村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
B.“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D.农村经济形势出现迅速好转
7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1965- -1975 年,该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 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43.5%,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该地区占40%以上。这一举措是
A.“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战略部署B.改善国民经济布局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必由之路D.应对国际局势和战争威胁的战略决策
8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这表明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
C.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
9 . 1960年,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企业干部要参加劳动,工人要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该做法(     
A.利于纠正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B.表明党中央已着手改革经济体制
C.为中共八大召开奠定了理论基础D.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探索
10 . 建国后的某一时期,河南焦作市曾出台措施规定:生产队以原高级社的生产小队规模为基础,全市现有生产队2039个,应调整为3270个。最终,全市共退赔土地20726亩,房屋66346间,生猪14123头,羊21485只,并赔偿无偿调用劳力损失,群众深表满意。这些措施的出台表明
A.土地改革运动存在一定阻力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顺利推进
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逐步展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