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9374537
普通民众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1938年八路军来到西沟村,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斗争,贫苦出身的李顺达得到了翻身机遇。1941年,西沟村成立了农会等各种抗日救国群众团体,李顺达当选为民兵队长。1943年,李顺达组织6户贫困农民成立了农业劳动互助组——李顺达互助组,积极生产,支援前线。李顺达出席了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1950年李顺达被评选为全国劳模,他感受到自己是因家的主人。1951 年春李顺达向全国各地互助组发出了开展爱国丰产竞赛活动的倡议,得到了各地农民的响应。后来李顺达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到1955年,合作社的总收入比互助组时期增加了25.1%,人均收入超过社外农民收入的23.3%。

材料二 1960年3月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誓师会上王进喜激动地说:“盼了多少年, 大油田终于找到了。我们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面对钻井队遇到的钻井设备没到位问题,王进喜号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带领他的1205钻井队的几十名硬汉,人拉肩扛卸运钻机,盆端同期提运水抢开钻,只用5天零4小时就打完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他被誉为“铁人”,他率领的钻井队被誉为“硬骨头钻井队”。在随后的10个月里,1205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王进喜和他的钻井队,始终保持“争一流、上水平、讲实效、攀高峰”的进取意识和昂扬斗志,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劳模李顺达、王进喜的历史贡献。
(2)指出李顺达、王进喜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你应如何评价李顺达,王进喜等人的历史贡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022-10-08更新 | 1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几代中华儿女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典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表
        
1866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3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878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   毛泽东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有4个人不能忘记。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注:张謇,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中状元,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救国之路);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材料四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为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F1包含哪些因素?F2包含哪些因素?
(3)为什么材料三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你对张謇考中状元弃官不做而去办实业的举动有何感想?
(4)据材料四,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017-11-02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影响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类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开始了名为“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使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分析其完成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023-03-10更新 | 1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