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19-06-21更新 | 6066次组卷 | 8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1954~1959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年迁移率达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一变化是由于
A.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B.农村改革初见成效
C.户籍管理制度变化
D.计划经济体制调整
3 . 下面为我国1965年的一幅宣传画。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
B.工农经济实现均衡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D.经济领域冒进思想严重
4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这表明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
C.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
5 .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如图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导致其中城市化率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农村大发展
B.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
C.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
6 .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C.推动经济体制改革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7 .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2019-01-30更新 | 2114次组卷 | 5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163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度高二上学期期末交班考试模拟试卷(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图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
2019-01-30更新 | 15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五校(宝坻一中、静海一中、杨村一中、芦台一中、蓟县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2019-01-30更新 | 1959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