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志士”和“民族英雄”形成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念,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最可爱的人”和“劳动模范”在新起点上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保卫和建设国家,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各类英雄模范人物。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先锋”和“道德模范”坚持立足实践、从群众出发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方法全面复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脊梁”和“人民英雄”创新对英雄模范人物的认识定位,英雄模范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就材料整体或局部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60年,广东农民人均食用油月消费1.5两。洲心公社对农业生产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率先实行“超产奖励责任制”,被称为“洲心经验”,在全省推广,并上报中央。这种探索是为了(     
A.全面推行农业合作社B.打破人民公社化体制
C.解决农村的经济困难D.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62年冬,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焦裕禄大胆整顿,积极革新,闯出了一条适合兰考发展的新路子。当时焦裕禄进行革新的政策支持是(     
A.中共八大提出尽快变为先进工业国
B.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中共中央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20世纪60年代的宣传画《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该作品意在(     
A.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突出了各民族团结迎解放D.反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2024-01-10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政府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同时,恢复农村集市贸易,有些大中城市出现农贸市场,对于补充城市供应和促进小商品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这一现象(     
A.促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台B.根本上扭转了经济发展趋向
C.得益于“八字”方针政策的调整D.利于推动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2024-01-06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0年,安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安徽省委听取基层农民的建议,决定在合肥市南新庄生产队进行责任田试点,基本内容是在计划统一、分配统一等基础上,实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以产计工等。南新庄社员生产责任心大大加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之后,在开会讨论南新庄试点经验基础上,安徽省委决定扩大试点。1961年,安徽省委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得到了党中央对小范围试点的支持。1962 年,中央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前判“单干风”,安徽的试点工作被中央叫停。

材料二   1978年安徽遭受大旱,为推动洪冲抗灾,肥西县山南区多个公社在区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自行尝试包产到户。次年2月,安徽省委派人到山南区调研,决定在山南区正式展开试点,以“规定每个劳力耕种土地数量、每亩产量和生产费用、超产奖励和减产赔偿”为土要内容的“五定”法在山南区全面推广开来。省委书记万里在5月视察山南区时表示:试点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吃饱吃好,你们只管干下去,不要顾虑。后来万里向邓小平作汇报时,邓小平也表态支持。当年山南区粮食获得大丰收,包产到户也在全省范围内逐渐展开。

—以上材料均据吴象《伟大的历程:中国农村改革起步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安徽两次农村试点在核心内容上的共同之处,分析第二次农村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徽两次农村试点工作的有益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薄一波回忆1960年状况时说:“李先念同志那里不轻松,各地要粮的电话昼夜打来,不能不急事急办,只好采取‘挖东补西’‘抽肥补瘦’等措施,紧急调运粮食,帮助断粮地区渡难关。”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中国政府(     
A.积极实施一五计划B.组织进行三大改造
C.主动寻求苏联援助D.决定调整经济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在论及上世纪60年代初的“包产到户”时,认为“包产到户”不仅是由于农民对经济效益的需要,还有农民获得“身心自由”的心理调适感,如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在他们重获土地使用权后表现得淋漓尽致。据此可推知,当时“包产到户”的实行(     
A.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B.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
C.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结束了错误的思想路线
9 . 如图为我国1949年、1952年和1957年的钢产量,以及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钠当年钢产量指标。这一指标反映了(     
A.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B.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C.经济建设出现了“右”倾错误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完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薄一波回忆1960年4、5月间国家状况时说:“当时的情况,处在第一线的经济综合部门更是紧张……李先念同志那里不轻松,各地要粮的电话昼夜打来,不能不急事急办,只好采取'挖东补西''抽肥补瘦'等措施,紧急调运粮食,帮助断粮地区渡难关。”这表明(     
A.经济发展计划急需调整B.农业生产陷入停滞状态
C.苏联毁约加重经济困难D.“文革”冲击国民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