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2024·河北唐山·二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30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思想演进表

19491956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发展思想这个时期,我国效仿苏联的工业化道路,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前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党中央从经济建设的目标和条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然要从属于社会主义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城市的发展速度必然要由社会主义工业发展的速度来决定”,大量重工业项目在城市中兴建,带动了一大批重工业城市的建设,形成了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发展思想。
19571977限制城镇化保障工业化发展思想在“二五”计划期间,大搞工业,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建设,盲目扩张的城市规划建设不仅在其后的国民经济调整中被停止,党中央甚至还提出在一段时期内不搞城市规划的主张。在1961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调整农村劳动力、精减下放职工和设法压缩城市人口。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大量企业内迁,沿海城市规划建设基本停滞,内地城市虽有发展,但其规划建设标准也严格控制在备战要求范围内。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限制城镇化保障工业化发展思想。

——据《新中国70年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思想演进:历程、主线及动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个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思想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2024-05-14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辽宁·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根据1955年规定的设市标准,到1964年底,全中国只有建制市168个,比1961年减少36个市。 镇的萎缩更为普遍,仅1961-1964年的3年间,全国建制镇便从4429个减少到2877个。这一现象说明(     
A.政策调整对城市化的影响B.我国生产能力出现衰退
C.我国市镇数量大幅度下降D.全国人口总数出现锐减
2024-05-14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024·北京东城·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观察如表,表中数据的变化折射出(     
年份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国主要贸易对象贸易额占比
苏联和东欧国家发展中国家西欧和日本
1957年31亿美元61.3%14.7%17.5%
1965年42亿美元14.3%33.4%41.0%
①中国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②中国对外政策调整
③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④两极格局走向瓦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0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表反映了1957—1965年部分大城市划定市区(含城区与郊区)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公里)据该表可知,市区面积的收缩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北京杭州哈尔滨备注
195748202531247城市面积减少部分原为供应城市蔬菜等副食品的郊区,转变为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村
1958886011571247
1962270123972450
1965210123971334
A.八字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B.城市规划受到冷战局势影响
C.农村地区的经济作用增强D.大城市的经济职能受到削弱
2024-05-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8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前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5 . ____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2024-04-22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知识点梳理填空4--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4年,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一线大城市现有的续建项目不得扩建,尽早收尾;军工和机械工业能迁移的应有步骤地向二线、三线地区迁移;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不得集中在某几个城市。这一决策(     
①实现了工业结构的平衡发展②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
③是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需要④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4-04-09更新 | 271次组卷 | 7卷引用:押第9题 新中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前中期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已出现客籍雇工,不仅有外乡的,还有外县的、外省的,甚至北方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南方雇工……这一时期,多数雇主雇的工人人数在十人以内,但在某些行业中已出现了雇十几名、几十名、几百名甚至上千名工人的情况,雇十几名以上工人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冶铁业、采煤业、制瓷业、纺织业、造纸业、伐木业等。如陕西一个“大圆木厂,匠作、水陆挽运之人,不下三五千”。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清史》

材料二   统计资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头3年间,有300余万农民进城就业,占同期城市就业人数的30%1957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了24.4%。于是,1960年年底,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实行企业的关停并转,精减大批城镇职工返回农村,实行“逆向转移”。从1979年到1997年的18年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并在主要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渠道的这次转移过程中,呈现出自发转移的特征。2002年中共中央2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对进城农民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并要求各地认真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进城务工劳动力的劳动合同管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兰荣禄《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轨迹与现实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前中期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发展的政策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不同,并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意义。
2024-03-30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押第19题 中国现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61年,在刘少奇等人提议下,经毛泽东同意,中央重新成立了中央财经小组,由陈云任组长,陈云上任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对1962年计划进行大幅度调整,采取关厂、并厂,缩小规模等办法调整工业,加强农业,增加粮食生产。这些措施(     
A.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B.在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致力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D.是对“大跃进”运动的完全否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际粮食市场上,每斤大米大约相当于2—2.5斤小麦。据统计,中国在1961—1965年期间共进口粮食547亿斤,出口127亿斤,在这出口的127亿斤粮食中,除了少量的大豆、杂粮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大米。中国此举(     
A.促使国民经济全面恢复B.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C.对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2024-03-26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9题 新中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2024·河北张家口·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1953—1980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比重情况。造成20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战略建设重点的调整B.国内投资环境的日益好转
C.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深厚D.美苏冷战使国际局势紧张
2024-03-21更新 | 227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8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前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