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国家集中力量在贵州、云南、甘肃、青海等“三线”地区进行工业基础建设,其布点与选址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主要背景是
A.建立合理工业布局B.应对外来安全威胁
C.促进经济均衡发展D.延续左倾冒进错误
2020-04-1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①②的年份分别是
A.1956年、1965年B.1966年、1975年
C.1978年、1987年D.1992年、2001年
3 . 据统计,在195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政府
A.引导农民建立生产合作社来恢复经济
B.反思“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大力鼓励农民开展包产到户自救措施
D.逐步抛弃了集体农业的生产组织模式
4 . 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和《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两份文件,要求把过去撤销或合并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配个人的收入。这些做法
A.是对三大改造的继续深化
B.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结束
C.意在缓解严重的经济困难
D.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5 . 1962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工作会议决定,缩短工业生产建设战线,大量减少城镇人口,加强农业战线,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等。中共中央的此举意在
A.调整措施改善经济困难形势
B.反思错误着手改革经济体制
C.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工业道路
D.放弃行政手段凸显市场作用
6 . 1961年6月,中共中央对精减职工工作进行了部署。精减的对象主要锁定在“1958年1月以来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学徒和正式工),而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不论新老,一般的都不精减”。这种精减安排意在
A.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B.稳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C.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7 . 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
年份钢产量煤产量基本投资积累率
1961年750万吨2.5亿吨59.5亿元19.2%
1962年600万吨2.39亿吨46亿元10.4%

A.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B.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D.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8 . 1954~1959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年迁移率达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一变化是由于
A.农村改革初见成效
B.工业化进程的受挫
C.户籍管理制度变化
D.计划经济体制松动
9 .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
A.农村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被打破
B.“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D.农村经济形势出现迅速好转
10 . 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些决策有利于。
A.改变农村所有制结构
B.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C.深入推进“大跃进”运动
D.扭转当时农村经济形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