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根据1955年规定的设市标准,到1964年底,全中国只有建制市168个,比1961年减少36个市。 镇的萎缩更为普遍,仅1961-1964年的3年间,全国建制镇便从4429个减少到2877个。这一现象说明(     
A.政策调整对城市化的影响B.我国生产能力出现衰退
C.我国市镇数量大幅度下降D.全国人口总数出现锐减
2024-05-14更新 | 20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观察如表,表中数据的变化折射出(     
年份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国主要贸易对象贸易额占比
苏联和东欧国家发展中国家西欧和日本
1957年31亿美元61.3%14.7%17.5%
1965年42亿美元14.3%33.4%41.0%
①中国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②中国对外政策调整
③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④两极格局走向瓦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0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963根据毛泽东的设想,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87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的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7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具体化,进一步提出“新三步走”战略
2012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
2017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两个一百年”进一步细化,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

——摘编自刘志新《百年党史关键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十三大以来“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特点。
2024-05-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训练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图为1960年的画作《争分夺秒》,表现的是夜间从事工业生产建设的一个瞬间,该作品体现了我国(     

A.工业体系已经完整建立,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C.现代化工业建设热情高涨D.百花齐放的文艺创作氛围
2024-05-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59年,毛泽东指出“两种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这一论断(     
A.来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B.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C.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D.成为20世纪60年代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1949—1964年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四地的职工人数变化情况。1960年代初四地职工人数减少主要是因为(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改变B.生产关系进行了超前的变革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反映了1959-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据表可知(     
   1959196019611962196319641965
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75:2578:2266:3461:3961:3962:3863:37
轻工业产值与重工业产值之比(%)42:5833:6742:5847:5345:5544:5652:48
积累率(%)43.839.619.210,417.522.227.1
国家财政收支差额(亿元)-65.8-81.8-10.98.32.70.57.0
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元)9710311411711612012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3》,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3年版
A.经济调整成果逐步显现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D.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扩容
2024-04-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61年,上海工业企业开展“比学赶帮”活动,活动的主旨逐渐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从强调数量的多转变为强调质量第一。这一转变(     
A.促进了工业的有序发展B.遵循了七千人大会精神
C.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2024-04-24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9 . 1962年,我国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措施大力精减职工,减少城镇人口;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工业战线;调整农业政策,一些地方进行了包括包产到户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尝试。这表明党和政府(     
A.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B.开始冲破苏联经济模式的束缚
C.尝试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努力纠正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
2024-04-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研究是相当危险的”,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亲自奔赴地方调查,中央其他领导也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当时毛泽东强调调查研究(     
A.意图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旨在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是基于调整经济政策的需要D.是为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