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开始,黄河水灾日益严重。公元前132年,黄河在狐子决口,武帝派汲黯(人名)和郑当时(人名)主持堵口工程,但随堵随决。当时外威田蚡(人名)任丞相,因怕治河影响其封邑收成,故劝武帝:“江河的决口都是天意。”受其影响,武帝不再堵口。公元前109年,正好天旱,黄河水浅,武帝终下决心堵口。汲仁(人名)和郭昌(人名)率领数万兵士投入工程,武帝亲临现场。经过一番努力,决口终于堵住,黄河恢复了故道,分两股入海。

——据葛剑雄《汉代对黄河的治理》

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仓促建立的治黄体制,是一种双重管隶、三方关联的架构。在形式上,黄河水利委员会接受第一战区司令部与行政院经济部的双重指挥,以体现战时河政与军政的协调与配合。实际结果则是,治黄责任主体不明,军权、财权、事权各自分离,相互掣肘,黄泛区治黄工程寸步难行,最后还牺牲了河防与民生。

——据张岩《战时国民政府治黄体制的运行及其困境——以黄泛区治黄工程为中心》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把黄河治理当作事关安民兴邦的大事予以高度重视。1950年1月,中央决定把黄河水利委员会改为流域性机构,统筹全河水利事业。同时,中央政府对黄河的投资不断加大,以1951年为例,仅工程费一项就比国民党统治时最好的年份还高五十七倍。在水利部和黄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劳动的热情高涨,成效很大。

——据郭书林、王瑞芳《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汉武帝时期黄河治理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黄泛区治理的弊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黄河治理的成功经验。
2024-01-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中共八大宣布国内阶级矛盾基本解决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958年“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1961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左”倾错误在各个领域得到清除

“一五”计划到“四五”计划时期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具有奠基性意义
A.①B.②C.③D.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912年,被警察剪辫子的山西农民21947年,抢购黄金的上海市民
350年代末,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41977年冬,参加高考的考生
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上一到两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4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从1964年到1975年,四川省初步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综合性比较高的工业制造系统,生产的产品从精密仪器到超大型、超重型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机电设备,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二。这主要得益于(       
A.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实施
C.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
2023-11-20更新 | 679次组卷 | 10卷引用: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一)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5—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总结出工厂与公社结合的新模式,主要内容为“厂社结合,工农并举,两种所有,分别核算,互相支援,等价交换,大庆大寨,共同发展”。当时,总结和推广这一新模式的意图是(    

A.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消除城乡社会发展的鸿沟
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D.探索工农协调发展的路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产业空心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的萌芽期。关键事件:二战后美国经济和技术绝对领先地位的确立。……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1981年的第一个推进期。关键事件:欧共体的成立。……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00年的潜伏期,也可看作是推进期的一个特殊阶段。关键事件:里根总统上台。……

第四阶段,20012006年的再推进期。关键事件:互联网泡沫经济的破灭。……

第五阶段,20072009年的爆发期。关键事件:次贷危机。

——任净周帅《美国产业空心化问题研究》

材料二   20108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力图以此刺激本国出口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美元是世界主要的货币储备资产,许多国家的对外贸易以美元来计价,美国又是消费大国,大量的商品从外国进口,美国依靠贸易赤字向国外提供美元。当制造业重返美国后,美国能够自给自足,同时出口增加,贸易也许会变为顺差,对于那些以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国家势必造成影响,从而美元的统治地位也会动摇,这样也许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

——曹洁琼刘晓宁《美国次贷危机与产业空心化》

材料三   美国的大部分人包括企业家、经济学家、政府官员都认为本国已经进入了引领全球的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所谓的后工业时代,他们大力发展服务业,甚至以股票为主的虚拟经济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之高度。他们错误的将财富等同于货币数量,甚至把金融杠杆下放大的产值也认为是财富。事实并非如此,评论一国财富的多少,是看一国的生产能力,而不是货币的数量。正如亚当·斯密所言:一个国家的财富不是货币的数量,而是其人民的生产能力。

——马云泽刘春辉《美国产业空心化与金融危机》


(1)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元地位的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角度,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产业空心化不断持续推进的原因。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改革开放为界,概述新中国工业发展进程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2022-08-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高埂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从1964年开始了十多年的“三线建设”。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起许多军事工业基地,建成攀枝花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等一大批工业基地,还开工兴建成昆、贵昆、川黔、湘黔等铁路。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A.推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B.改善了我国的交通布局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D.为改革开放准备了条件
8 .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不同地区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化如表所示。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时间沿海地区内地三线地区
1952年70.8%29.2%17.9%
1957年67.9%32.1%20.9%
A.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B.工业均衡化发展战略得到重视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工业落后的面貌有了初步改变
2021-04-27更新 | 25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国家集中力量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三线”地区进行工业基础建设,其布点与选址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主要背景是
A.改变旧有工业布局B.应对外来安全威胁
C.呼应国内政治形势D.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2019-01-3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四川邛崃高埂中学高三强化训练(一)文综历史试卷
10 . 建国后,我国出现过两年多的时间内,2600万人浩浩荡荡的从城市退回到农村的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C.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D.中西部三线建设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