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地处川鄂陕三省交界的十堰,早在1960年代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镇,1969年起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襄渝铁路(十堰段)、东风轮胎厂等的建设使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劳动大军聚集十堰地区,将秦巴山下的荒芜乡村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英雄城市。十堰市的发展反映了(       
A.国家政策对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B.一五计划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C.地理位置推动了城市现代化进程D.产业迁移促进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2023-12-2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山东省实施“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规划》指出,那时农村将是“五谷丰登,牛马成群,百花满山,果木成林,粮食满仓,鲜鱼满池,棉花成堆”,那时文教、卫生、交通事业也将大大发展,“小学、中学、医院、托儿所、电灯、电话、铁路、公路应有尽有,农村到处呈现一片幸福繁荣的景象”。这一规划反映了(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愿景B.农民生活的显著提高
C.“大跃进”运动下的“浮夸风”D.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经济结构指中国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1952年沿海省份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70%左右,内陆省份仅仅占30%左右,而“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约80%项目则落在内陆中西部地区,这是当时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地缘经济政治环境使然。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恶化,三线建设使我国生产力布局进一步西移。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趋于缓和,东南沿海地区参与了世界经济分工,促进了内地和边境省份的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第一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到2007年下降到10.97%,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在2018年达到52.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的变化表现在从重生产轻消费的重工业基础建设,转向轻重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合理发展,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两步走”目标;经济变迁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摘编自王志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结构变迁历程与未来方向》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格局演变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4 . 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后,全国性规模空前的群众性水利建设运动高潮迭起,到1979年,全国共修筑水库8.4万余座,灌溉面积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亿亩增加到7亿亩。该时期的水利建设(     
A.加剧建设的“左”倾错误B.体现新民主主义经济特征
C.为“包产到户”提供条件D.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2023-12-1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优质校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5 . 亚明的《货郎图》展现了江南人民的生活情景。画面采用传统工笔重彩技法,全景式展开,人物姿态优美。此画背景部分全为绢底,这一设计衬托出了妇女、儿童的衣着和花布的鲜艳华丽。这一画作(     

亚明《货郎图》(1958年)
A.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成效显著B.重现了广大人民土改后的激动和愉悦
C.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突出D.表现出劳动人民幸福祥和的生活氛围
2023-12-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王进喜日记中“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的记录,凸显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劳动者的伟大。下列与材料所述属于同一时代的建设成就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B.三线建设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布局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
D.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
2023-12-09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苏联曾设想将新中国纳入社会主义阵营内分工合作,实行一体化工业生产;刘少奇在八大提出,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基本上建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962年七千人大会报告提出用十年奠定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四个现代化建设基础的初步设想,这表明中国(     
A.遵循农轻重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B.摆脱苏联束缚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
C.实现从工业化到现代化思想转变D.大国必须要有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3-12-0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研讨会”上说:“中国农科院成立65年来,培育和推广包括超级稻、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等优良农作物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推动粮食单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每亩69公斤增长到近400公斤贡献了力量。”这表明中国农业(     
A.注重研发转基因的农作物B.技术创新促进产量提高
C.对世界粮食安全形成威胁D.农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
2023-12-08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三)历史试题
9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构筑起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A.解决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B.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改善了中国东西部的工业布局D.受到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下表为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类别

年份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马力)机械耕种面积(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万公顷)化肥施用量(万吨)农业用电量(亿度)
1952年2513.631.77.80.5
1978年1597540672489.5884253.1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D.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2023-11-28更新 | 2005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