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1956年,中国推广了一种可以批量建设的住宅基本模式集体宿舍(图),由开向长走道的单元房间组成,共用卫生间、盥洗和烹饪设施。这一模式(     

A.反映了“多快好省”的建设路线B.适应了大规模工业化的需要
C.传承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式样D.吻合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诉求
7日内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开始接触到西方新兴的城市规划思想,在国内他们积极宣传欧美的市政改革和城市规划的理论与经验,呼吁以“分散主义”为原则进行田园城市建设;模仿西方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建立独立的住宅区;对城市私人房屋规划从位置、高度、材料等方面加以限制;关注城市的社会功能,主张发展公共娱乐功能空间;建立完备的城市规划法。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统治者即便有心却也无力去实现这些乌托邦式的构想,城市底层人民的居住面貌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摘编自何刚《民国时期中国新型市政学者的城市规划思想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学习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受工业化大生产与集体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我国借鉴了以邻里单位理论,发展起“单位大院式”的住宅小区模式,住宅作为基本物资按计划分配,一般企事业单位、机关都有自己的居住区,居住区内配有浴室、食堂、小卖部等基础设施。这一时期住宅建筑层数低而密度高,同一居住区内建筑样式单一、按行或列排列。这样的居住空间模式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一个中间阶段,同时也与集体主义思潮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摘编自吴冬蕾《略论中国近现代城市居住空间模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新型城市规划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城市住宅的新变化,并简要评价这一新变化。
3 . 1964年5月,总参谋部将我国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问题的研究报告报送毛泽东等中央常委。报告指出了我国工业过于集中、大城市人口过多、铁路枢纽等交通设施易遭敌人轰炸、水库紧急泄水能力很小等不利于战备的因素。针对以上问题,中共中央采取的举措是(     
A.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B.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C.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D.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2024-04-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20世纪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抱有悲观看法。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写文章说,中国是贫油国家,李四光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区域有:青、康、滇、缅大地槽;阿拉善—陕北盆地;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区,这极大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作者。19551月,地质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组成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5个石油普查大队。19561月,地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当年将派93个地质队,430多名地质人员奔赴12个地区进行普查和细测。19583月,四川南充等地,相继出油。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共同发出“三年攻下松辽”的战斗号召。地质部从四川、青海、陕甘宁调集队伍,加强松辽找油工作。同年秋,发现了大同镇“长垣”构造,出油后改为大庆长垣。之后,又在华北、中原、汉江、广东等地相继发现大批油田。

——摘编自《李四光——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开展全国石油普查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开展全国石油普查工作的意义。
2024-04-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天津铁厂是天津市的飞地,其代号为6985工程,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镇境内。1969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太行山深处投资4亿元建立,属“小三线”工厂,并且带保密性质。该厂的建立体现了新中国(       
A.过渡时期的方针政策B.全面建设时期的成果
C.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D.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
2024-04-09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占有较大比重的落后农业经济阻碍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毛泽东继承发展马克思农业科技思想,将农业科技进步明确为全党必须为之奋斗的伟大任务,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逐渐生成。他认为,首先必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为此,组建了农业机械部和地方农业机械厅局,全国成立农业机械院校培养人才。他提出了“土洋并举”的循序渐进农业机械化实施方针,主张既要向社会主义国家学习,也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粮食生产是农业科技发展的经济基础,毛泽东认识到粮食问题的解决是艰巨的,他提出要改善耕作环境与提高农业化学水平,特别强调重视化学肥料和防止土壤硬化问题,强调研发优良作物品种和多种农作物的结合生产的重要性。另外,还号召领导干部踏实学习农业知识,开展农民扫盲工作,强调要注重汲取农民实践经验,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毛泽东对农业科技的重视使得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事业得以不断前进。

——摘编自张泽、刘友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生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的内容。
2024-04-08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65~1975年,我国西南和西北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中,国防工业投资占25%多,加上机械工业投资则达到34.7%,大大超过了“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为工业化和国防建设奠定最初基础而投向这两个部门的投资比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计划经济造成工业结构的失调B.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了初步成就
C.国家发展战略影响工业化进程D.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建成
2024-04-08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质检二(二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到1975年,我国共建成四川攀枝花钢铁厂、贵州铝厂等钢铁工业企业984个,有色金属企业945个;逐步形成了重庆、贵阳、西宁等新的机械工业基地。新建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湖北十堰),汽车年产量占当时全国的1/3。这反映出当时(       )
A.工作重心开始转向经济建设B.国家工业体系逐渐趋向合理
C.积极贯彻民族共同繁荣理念D.三线建设促进内地经济发展
2024-04-07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平市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的那个冬夜,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村民挤在一间低矮残破的茅草屋里,“秘密”召开关系到全村命运的会议。最后,村民冒极大的政治风险摁下了鲜红的手印或盖上了印章,搞起了“大包干”。(见图七《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作为惟一团体入选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时代在不断变化,“小岗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而其不变的惟有“改革”二字,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这40年小岗在不断改革中走向“不惑”。

——《中华儿女人物观察》2019.1.14


材料二       为国家一级文物:告别田赋鼎

该鼎由河北灵寿县农民王三妮自铸,铜鼎铭文共560字,记农业税废止事,铭文最后写道: “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知后人,万代歌颂永世不忘。”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图文价值,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3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63年至1964年,国家计委党组提出了“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大力发展农业,其次为发展国防和基础工业。因此,“三五”计划也被称为“吃穿用计划”。然而在1964年6月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三五”计划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三线建设”。这一调整(       

A.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是国内经济发展的结果
C.折射出外交环境的恶化D.说明民生是国防的保障
2024-03-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