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文化能够在几千年间不曾中断地沿袭下来,与科举考试以其作为主要内容是密不可分的。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把儒家经典作为考试主要内容,孔颖达《五经正义》的颁行,是儒学定于一尊的标志,而其具体内容又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和考试。明清的科举考试主要以理学为主要内容,这为有效地抵御佛、道,巩固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朱效梅、郑国民《宋代科举考试与独尊儒术封建文化的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一段轻视和忽略文言诗文教学的时期。2001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义,读懂文章内容。2003年颁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定: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椐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意义。
2 . 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或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此举意在(     
A.倡导“五讲”“四美”B.塑造社会的新风尚
C.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D.追求工业的现代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近代教育改革在民国建立后拉开帷幕。民国初年,湖南军政府先后设立学务司、教育科,裁撒清末各县劝学所,县署内设第三科掌管全县教育事务。学务司颁布了《湖南暂定学制大纲》,将全省教育系统分为保育、普通教育、专门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6大类。各级学校取消读经讲经课,代之以民主自由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上开始摆脱填鸭式的传统方法,重视并实行多元互补的现代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湖南各级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留学教育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罗慧《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历程与现实意义》

材料二   1949年,湖南近3000万人口中,八成是文盲半文盲。70年来,全省各类学校数均有几倍到几百倍不等的增长,在校人数由207万增加到1350万,教育总规模居全国第7位。70年来,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等一批优秀典型。1978年来,累计培养博士、硕士、学士230万人。4所大学、1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诞生了超级计算机、“海牛号”深海钻机等一批标志性的成果。70年来,“有学上”的任务已经完成,“上好学”的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摘编自宋舒悦《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南教育面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湖南教育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教育面貌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高等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整顿、改革和建设工作。在这一过中,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把工、农、医、师范、政法、财经等系科独立建院或与原有独立的同类学院合并。同时,新开设了国家建设急需的各种专业。截至1956年,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开设的专业达313种,其中工科181种,农科20种。全国共有国家创办的高等学校227所,其中,综合性大学15所,工业院校15所,农业院校28所,师范院校53所,医药院校37所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院校学生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9.5%。1956年与1949年相比,在学生人数方面工科增加了3.9倍,农科增加了2.1倍,师范增加了7.2倍,医药增加了2倍,体育增加了8.5倍。

——摘编自《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
2022-05-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文化落后,政府开办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开展了田头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这些俗称“扫盲教育”。关于“扫盲教育”说法正确的是
A.借鉴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教育模式B.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C.培养了一批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D.适应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
6 . 从1961年到1963年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等条例,提出了大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这些条例的制定反映出当时我国(  )
A.政府重视教育的发展B.素质教育的不断规范
C.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D.教育领域的激进倾向
7 . 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
A.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
C.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D.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
8 . 创办于1920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被誉为“工科大学之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工大一直按俄式或日式办学,1949-1958年则侧重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后转向军事院校,成为为国防科技及国民经济建设服 务的综合性大学。其发展转变说明(  )
A.教育领域意识形态色彩不断加强B.教育服务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C.高等教育的发展加速国防现代化D.新中国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9 .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5131次组卷 | 64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伊始,1950年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会上确立了“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教育方针。此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通过教育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以人民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
C.培养提高国民民主政治意识
D.变旧教育为新型的人民教育
2018-09-2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蠡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