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从1961年到1963年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等条例,提出了大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这些条例的制定反映出当时我国(  )
A.政府重视教育的发展B.素质教育的不断规范
C.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D.教育领域的激进倾向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翻译事业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如表所示:

中国翻译事业概况(部分)

阶段

概况

先秦到宋

夏、商时,翻译以口头翻译为主,主要服务于宫廷,用于对外交流。东汉出现了有文本的笔译。北魏设立了专门掌管翻译事务的“通事”,以适应民族交流及中外交流的需要

明清时期

徐光启和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泰西水法》(6卷)、《测量法义》等,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医学等十几个自然科学学科领域

近代中国

大批知识分子是翻译主力,集体创作和个人创作并存,从太平天国、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翻译范围由单纯的技术翻译到自然科学理论,进而到社会科学理论,从文学作品到文学理论著作;翻译形式上,从单纯的翻译发展到译介

现代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事业蓬勃发展,出现“四论”:“艺术创造性翻译论”“重神似不重形似论”“化境论”“整体论”。20世纪80年代后,翻译事业出现新繁荣

——摘编自潘玥《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的翻译发展》等


选择材料中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翻译事业”,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1949年12月,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58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些反应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长期“左”倾冒进
B.缺乏连续性
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D.具有时代性
2016-12-13更新 | 168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之初,安徽的初等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皖省教育自受军事影响以后,即萧索不堪……全省学校则亦只有四十余所”,即便如此,安徽初等教育整体上还是呈现出缓慢发展之势……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一项统计,当时安徽省尚有私塾14 388所,塾生188 935人,塾师14 424人,平均每县236所。而当时安徽省的近代初等学校总计5 415所,可见当时私塾依然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近代式小学依然“沿用四书五经、《女儿经》《千字文》《龙文鞭影》等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根据安徽当时的教育视察报告可知,多县教育“经费困难”,难以维持现状,甚至多有债务。

——摘编自李发根《试析近代中国教育所透视出的社会特征》


材料二   18世纪中后期,新农业技术的使用、农场的合并、农村公地的圈围,不仅改变了农场劳工的地位,也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社会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慈善学校运动、英国国教会牧师发起的“流动学校运动”、英格兰教育改革家兰开斯特创立的导生制学校、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开办的未成年人学校等,便是其中的代表。到19世纪20年代,作为新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各种新式学校教育急剧发展;乡村学校在整个教育模式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摘编自《城市化背景下的近代英国乡村教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时期安徽初等教育的基本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状况折射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教育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西方教育对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2018-05-18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一位美国著名科学家的研究,1960年时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建国初期的高校调整
B.半工半读高校的涌现
C.“八字方针”的实施
D.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