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2-23高二下·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颂》(1972年)。这幅画作(     
       
       赤脚医生颂(诗配画)
       宋贤邦
革命青春似火红,身背药箱采百草。
毛主席教导记心中,广阔天地为工农。
A.具备了史料与艺术的双重价值
B.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
C.展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
D.宣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2023-06-13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含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贤人之学,由教而人者也,人道也,人之所以得名,以其仁也”。因此之计,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那种“能自振拔而有为”“因其志节而激厉,裁抑之以进于道”的人。“人须气魄大,刚强有为底(的)人,方做得事成”。朱熹反对把学生培养成“乡愿”式的人物,即那这种只会奉承拍马,看权势者颜色行事的人,主张培养“狂捐”、性格耿直之士。朱熹认为“今人须先立个志趣始得,还当自家要做甚么人,是要苟简做个人。……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乃好,不可驾空细巧,大率要七分实、三分文,如欧公(欧阳修)文字好者只是靠实而有条理。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

——摘编自黄于《晦庵朱先生状行》

材料二   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政府教育总长后不久,即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是根据清末学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五项宗旨而加以修正,改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五项”。其本质意在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及欧洲哲学,以打破两千年墨守孔学的旧习。蔡元培从哲学高度较深入地分析了自己对世界及人生的认识。“则所谓人生者,始合于世界进化之公例,而有真正之价值。”他反对君子时代用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奴役受教育者以供其驱使的教育方针,认为教育应有其崇高的目的,教育应脱离政治的控制和宗教的影响。

——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观点,他强调坚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关于智育,毛泽东同志也一直十分重视,早在1941年就对革命干部提出要能看能写,掌握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这是做好革命工作和学好革命理论的基础。在全国解放前夕,针对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即将来临的形势,毛泽东谆谆教导干部“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习经济工作。”

——孙永生刘永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湖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教育观的内涵并阐述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特征,并对这一教育思想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认识。
2024-06-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1987年出版的《全面发展,茁壮成长》宣传画,该作品突出反映了(       

A.体育强国的社会心声B.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C.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D.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2024-03-21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体育作为资本主义的产物,最早出现于英国。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渐渐破坏了传统“绅士体育”的基础,大量由私人资本投资的竞技体育俱乐部成立并组织竞赛,一系列体育专刊,如《体育杂志》(赛艇年鉴)等出现,宣传“每个人都为利益而驰骋”的理念,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与运动相关的法律法规。19世纪中叶后,近代科学对体育指导的逐步深入,竞技运动的体育教育制度、竞赛制度、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等日益规范完善。19 世纪末,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城市工人阶级不仅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市场基础,同时促使运动职业化被立法允许,出现了近代最早的职业竞技运动员,推动了英国现代体育运动的繁荣。

—摘编自[英]托尼.柯林斯《体育简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在闽渐赣等根据地就有举办工农兵舞、劳动体操、工人运动会等推动红色体育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体育的任务是“摘帽子”(“东亚病夫”)和“破封锁”,国家需要体育促进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如1971年的“乒乓外交” 1981 1986年女排五连冠,让世界看到中国体育力量。20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立以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北京奥运会后,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用品等市场的发展,初步构建了面向大众、以服务消费为主的体育市场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场地建设,让村村、乡乡、县县都可以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摘编自李树旺 、金子微《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新价值与新路向》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现代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影响。
2023-07-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颜元提出与传统“主静”相对立的“主动”“习行”方法。此外,他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摘编自崔海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冲撞激烈。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肃清封建剥削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 动员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元对劳动教育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2023-04-1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文化能够在几千年间不曾中断地沿袭下来,与科举考试以其作为主要内容是密不可分的。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把儒家经典作为考试主要内容,孔颖达《五经正义》的颁行,是儒学定于一尊的标志,而其具体内容又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和考试。明清的科举考试主要以理学为主要内容,这为有效地抵御佛、道,巩固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朱效梅、郑国民《宋代科举考试与独尊儒术封建文化的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一段轻视和忽略文言诗文教学的时期。2001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义,读懂文章内容。2003年颁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定: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椐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考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古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明末清初的颜元认为人人都应该积极参加劳动。他把礼、乐、射、御、书、数、兵、农等作为教育内容,既培养出了善于制造器具的学生,也培养出了垦荒种田的能手。在课程实施的方法上,颜元提出与传统“主静”相对立的“主动”“习行”方法。此外,他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摘编自崔海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冲撞激烈。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肃清封建剥削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动员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元对劳动教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8 .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冲撞激烈。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肃清封建剥削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动员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至2018年前),邓小平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方法上要适应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参加的劳动要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要考虑近期生产建设要求,更要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专家和劳动后备军。自此,我国学校劳动教育开始从以往偏重体力劳动转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从以往单向度适应现有生产劳动水平转向面向未来引领劳动发展;从重劳动转向重教学、重实践。服务学生素质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这一时期劳动教育的主旋律。

——摘编自刘向兵、曲霞《党史百年历程中劳动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时期劳动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2022-08-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书院的主管者称为山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其下还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堂长”和“讲书”,及维持教学纪律的“堂正”和“学录”。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材料二   下表为1909年全国实业学堂及学生统计表

种类农业工业商业实业预科及其他合计
等级高等中等初等高等中等初等高等中等初等
学校数53159710471101767254
学生数5303226227211361141255824973751403816649

材料三   口号作为教育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现实诉求和价值期待。20世纪50年代末,“学习、劳动、锻炼三不耽误”成为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教育口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教育口号在当时深入人心。

——摘编自谢翌等《新中国教育口号的价值嬗变与理性审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历史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历史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教育变迁的历史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开始后,高校内迁。193711月,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长沙连日遭日机轰炸,学校又西迁昆明。1938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11个月。其实际校务主持人梅贻琦说:“我们做教师做学生的,最好最切实的救国方法,就是致力学术,造就有用人才,将来为国家服务。'‘在教授们的带领下,联大师生足迹遍布云南及川贵各地,认真地进行考察,对铝、锡、铁等矿产都有新发现。师生们办刊物、编副刊、组社团,使抗战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迅速开展到一个新阶段。西南联大的学生,很多被分配到大后方的公立私立中学里,把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学校和各族学生中。

——摘编自杨立德《西南联合大学对抗战建国的贡献》

材料二   口号作为教育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现实诉求和价值期待。20世纪50年代末,“学习、劳动、锻炼三不耽误"成为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教育口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教育口号在当时深入人心。

——摘编自谢翌等《新中国教育口号的价值嫂变与理性审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南联合大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材料中三个时期教育价值观念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