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新中国建立初期,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级各类党报,大力推动机关、工厂、学校、商店的群众读报工作,到   1950年5月,人民日版已在全国组织了2101个读报小组,下图是1954年盛锡福帽厂党支部副书记在休息时间给工人   读报的照片。“读报组”的推广(     

A.加强了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B.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D.极大推动了建国初期扫盲工作
2024-03-07更新 | 25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河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邮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是国家的名片,也是时代的印记和社会的缩影,它见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记载了一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中国邮政2010年发行了《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这一邮票。发行该邮票的意图很大可能是(     
A.铭记“文化大革命”时期样板戏对文化的摧残
B.赞扬中国民族舞蹈文化与革命文化的成就
C.纪念西方的芭蕾舞艺术在现代中国的起步
D.肯定中西文化交融与中国革命文化的创新
2024-01-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四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史学出现了最深刻的变化,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大力宣传唯物史观,并且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著作以指导史学研究。这一变化(     
A.为中国史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B.确立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
C.增强了世界对中国历史的认可度D.仍无法解决中国史学的研究难题
2024-01-11更新 | 67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如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颂》(1972年)这幅画作(     
A.具备了史料与艺术的双重价值B.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
C.展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D.宣扬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2024-01-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七调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部分小说发表情况统计表》。出现以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杂志或出版社作者和作品名称
1956 年《人民文学》杂志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青人》
1956 年《人民文学》杂志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1956 年《萌芽》杂志陆文夫《小巷深处》
1957 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柳溪《爬在旗杆上的人》
1957 年《人民文学》杂志宗璞《红豆》
1957 年《剧本》杂志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
1957 年《新港》杂志刘绍棠《田野落霞》
1959 年《蜜蜂》杂志刘真《英雄的乐章》
A.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果B.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调整
C.先进社会制度全面确立D.首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6 . 新中国成立前,文教、科技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育系统拥有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     
A.高度重视增强文化软实力B.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C.注重新政权意识形态教育D.适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2023-11-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三校(南昌市第一中学、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南昌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湖南省在1958年诞生了(创建)许多高校,如南华大学、吉首大学、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堪称湖南“高校元年”。据此可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     
A.实现了教育全面均衡发展B.重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C.适应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D.旨在提升劳动者技艺水平
2023-11-29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昭陵实验学校等多校联考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56年,新中国制定了《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专题研究部署科技发展问题,拟定了多项当时发展急需的重大科技任务。至“文革”前,初步形成了由中科院、高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单位和国防部门五方面组成的科学技术体系。新中国科研体系的形成(       
A.揭开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B.响应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C.彰显了举国体制的使命担当D.实现了高新技术的全面突破
2023-11-13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4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新课标全国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萌发于中世纪的英国职业教育,在19世纪后半期迅速发展。19世纪,马尔萨斯等人提出了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的思想,教育家阿诺德等人积极提倡发展职业教育。斯德奇等人更是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如创办的成人夜校就推动了机械工人讲习所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期,英国成立了“皇家工艺学会”等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1889年,通过了《技术教育法》,要求地方当局提供技术教育等。19世纪后半期的大学不仅开始培养工商业人才,而且也“向每天的劳动仅足以糊口的人民群众的子弟开放”。为了提升英国的经济竞争力,1880年,“伦敦同业公会”成立了旨在从旁援助技术教育的“伦敦市成人教育协会”。

——摘编自李渝红《英国职业教育介绍》

材料二   建国之初中等技术教育的很多实施机构来源于旧时的公、私立职业学校。19523月政务院对其进行调整,规定每所学校都有特定的专业方向,统称为中等专业学校。同时,由于生产部门急需补充技术工人,技工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由其管理部门分配工作。为了使不能升学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就业,国家还尝试开辟新的途径,从1958年开始,各地农村职业学校大量开办,开展农牧、林果、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类教学。与此同时,城市职业教育也逐步发展,1965年,全国中专在校生54.7万人,技校在校生18.3万人,农业等职业中学在校生443.3万人,三者已占到当时中学在校生总数的34.8%。

——摘编自俞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定位及规模发展演进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英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2023-10-11更新 | 259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63年,上海组织机关干部下厂、下乡参加劳动,转变作风。下图为同年6月,南汇县300多名机关干部下乡参加三夏劳动。该时期采用这一举措的原因是(     
   
A.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经济的需要B.推动干部的理论学习的需要
C.借鉴苏联的课堂讨论法的经验D.有利于干部实践水平的提高
2023-10-10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