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广东某地村志记载:“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村内以片区开办识字扫盲班……结合农村各项工作,在扫盲班增加教育宣传内容,通过讲民间故事,收集传唱农村歌谣,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群众政治觉悟。”由此可知,扫盲运动(     
A.大幅提升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B.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要
C.增强了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D.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记载,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数变化如下:
类别时段综合理工农药师范其它
调整前51783051
调整后211083749

这一变化反映的高等院校调整的任务是
A.将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院校
B.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
C.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D.建成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
3 . 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记载,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数变化如下:

这一变化反映的高等院校调整的任务是
A.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B.将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教育
C.建成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D.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4 . 教育的发展变迁,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同时又受到时代的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摘编自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

材料二1881和1882年,法国政治家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于1881年6月通过,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二项法案于1882年3月通过,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摘编自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材料三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1)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育平民化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分析出现这些新特点的有利的政治、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分析这次院系调整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