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部分第三套人民币正面图案。图案设计的意图是(     
A.宣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巨大成就B.推广并普及农业机械化
C.调动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D.弘扬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
2 . 据山东省195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全省有职工业余学校675所,参加学习的工人7.5万余人,占当时职工总数的16%.其教育的重点内容是(     
A.识字扫盲B.技术理论C.法律政策D.国际形势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中医界经历了发展史上最为艰难的、日渐窘迫的发展际遇。为振兴中医,中医期刊兴起。近代上海中医期刊虽始于20世纪初,但发展迅速。据统计,民国时期上海出版的与中医药有关的报刊就多达 165种。在这些期刊中,既有政府社团组织创办的《医界春秋》等,又有沪上名医等私人创办的《光华医药杂志》等。这些期刊中有的以弘扬中医为宗旨,有的以融汇中西医为宗旨,还有的以改良中医、中医科学化为宗旨。为增强期刊的时效性,它们不仅设有问答、来件、社务等专栏,还有专题,组织大规模专题讨论,也刊登兄弟刊物广告及各种别具特色的广告等。为扩大影响力和发行量,它们版式不一,发行模式也不固定,有的还实行推销代理制。

——摘编自卓鹏伟《近代上海中医期刊的办刊特点》

材料二 1947年,我国仅有45所高等医药院校,院系规模小,独立设置者不到一半。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仍然没有建立起适合本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与体制。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具有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苏联,自然成为我国学习的榜样。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始全面学习苏联高等医学教育。……各院校普遍使用苏联的翻译教材。……但学习苏联高度统一的中央集中管理制度,造成各地办学的自主权过小,不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教学。学术上片面强调学习苏联、排斥来自英美等国的学术理论和医疗技术,剥夺了学生接受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

——摘编自黄永秋、李剑《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中医期刊兴起的原因,并概括其办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习苏联高等医学教育的原因和不利影响。
2023-04-1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加强对学术专长的要求的同时,党在1956年宣布了学术自由的新风气。承认需要受到训练的人才,也认识到中国要取得专业知识,不能只依靠苏联专家。由此可推断,“双百方针”的提出是 针对(     
A.在学术领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倾向
B.苏联专家对新中国的学术研究作用有限
C.新中国迫切需要西方专家的支持
D.新中国加强对学术专长的要求
2023-01-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东专用)0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院系调整,表1是1953年调整后的全国高校专业种类的设置数量(单位:种)。由此可知,这一调整旨在(     
师范类理科类文科类农林类医科类财经类工科类政法类体育类艺术类总门类
21161921413107211215
A.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满足国家建设的人才需求
C.推动高校各专业均衡发展D.促进文教事业的迅速发展
6 . 1953年7月,高等教育部颁布通知,要求“各业务部门在制定中等技术学校专业设置计划时,以中央各部门统一计划为原则,学校之间适当分工,所设专业力求集中单一”。这一要求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B.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
C.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7 . 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是中国不断“开眼看世界”,不断用开放的心态去融入世界,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

材料   1872年,清政府正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开启了近代中国官费留学的先河,其后,清政府又派遣一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海军炮舰等技术。在这120名幼童和后来赴欧洲的留学生中,出现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启蒙思想家严复。

如果说最早去欧美留学的潮流,是在西学强势来袭的背景下被动作出的选择,甲午战争后赴日本留学的潮流,则多了一些主动性。1898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官派留日学生13人,到1905年达到高潮,约有8000多人。其中杰出代表包括孙中山、鲁迅、周恩来、蔡元培、田汉等。

“庚款留学”在1909年一1937年之间,由清华选派了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这是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一代留学生,很多人成为学科奠基人和学术栋梁,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钱伟长、梁思成、周培源、梅贻琦等都是“庚款留学”的杰出代表。

1915年,海归精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等都是1920年左右赴法勤工俭学的。

到了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它一开始就是严格而有目的的革命班干部培训,在中国留学史下,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产生了“留苏热”,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导人。经过“文革”时期,1978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39.96万,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从1978年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

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

——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主要变化。
(2)结合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变化,说明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
8 . 1952年,我国高校实行院系调整,中央人民政府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进行全盘调整,全国理、工科教授有四分之三被调离本校,之前已经存在的综合性大学均有大规模调整。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B.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
C.为全民高等教育做准备D.适当平衡文理科系的发展
9 . 如表是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中,我国部分地区新增高等院校的情况,其目的在于
A.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促进教育体制现代化D.平均分配区域教育资源
2020-02-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陶行知将乡村中心小学作为乡村示范的中心,又看作改造乡村社会的中心:“集合师范部、好村民、小学生联合作战”;建立农暇妇女工学处,提供农家妇女做缝纫、烹饪的工作机会,发给工资;根据乡村作息设置中心茶园;用晓庄剧社、晓庄医院处理农民身心健康的问题;联合政府与农民的力量成立晓庄联村修路委员;联合高等学校进行农事推广,改进农业生产等。

——曲铁华《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基本特征论析》


(1)根据材料,指出民国时期陶行知乡村教育的基本特征,结合史实归纳其兴起的原因。
(2)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教育的重点举措是什么?有何意义?
2020-01-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