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
2021-02-02更新 | 761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湖南师大附属五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2 . 建国初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       (       )
A.扫盲教育B.义务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
2020-04-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区县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4 . 下图是某人收藏的一份毕业证书,作为史料,它可以用于说明
A.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
B.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C.“希望工程”战略的提出
D.《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2019-02-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①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
②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
③工农教育的宗旨是“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④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 . 刘少奇在1964年指出:“在农村里面办半农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办半工半读的学校。”1986年,我国制定《义务教育法》,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A.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7 . 从1950年至1957年,《人民教育》杂志社在其所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此时,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这样做有助于
A.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B.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D.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8 . 教育的发展变迁,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同时又受到时代的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摘编自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

材料二1881和1882年,法国政治家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于1881年6月通过,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二项法案于1882年3月通过,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摘编自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材料三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


(1)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育平民化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分析出现这些新特点的有利的政治、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分析这次院系调整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