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接收了之前存在的各类国、私立中小学和大学,转为公办学校,统一教材、教案并建立考试制度。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A.推动教育在全国的普及B.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C.回应教育现代化的诉求D.巩固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
2021-11-09更新 | 1079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2 . 1956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学校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指示(草案)》,明确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一切现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使他们获得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的技能”。这一指示
A.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实现了人才培养方针的转变D.凸显了劳动教育的主导地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表

课程设置各级学校取消反动的训导制度,废除国民党“党叉”等课程。高等学校陆续开设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新课程。
工农教育党和各地政府大力发展工农教育,举办工农这成中学、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班)等,采取短期追成的方法,使一批工农干部、产业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达到中等文化程度,其中一部分换受商等教育。
院系调整1951年底到1953年,教育部参照苏联的经验,对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频和加强综合性大学”。主要是将综合大学所属工科各院系合并为多科性工学院,新成立航空、钢铁、矿业、地质、石油、化工、林业等专门学院。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空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影响。
2021-10-1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表

课程设置各级学校取消反动的训导制度,废除国民党“党义”等课程。高等学校陆续开设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新课程。
工农教育党和各地政府大力发展工农教育,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班)等,采取短期速成的方法,使一批工农干部、产业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达到中等文化程度,其中一部分接受高等教育。
院系调整1951年底到1953年,教育部参照苏联的经验,对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主要是将综合大学所属工科各院系合并为多科性工学院,新成立航空、钢铁、矿业、地质、石油、化工、林业等专门学院。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目的和影响。
2021-09-13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8年,中国体操学校的校训是“增强中华民族体质,洗刷东亚病夫耻辱”。1955年,朱德为第一届全国工人体育运动大会题词:“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体育目标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工业建设成就巨大
C.人民体质逐渐增强D.国防力量迅速增强
6 . 1958年,教育部提出初高中各年级都开设生产劳动课,每周2课时;各年级每学年均有14-28天的体力劳动时间。1961年,教育部又要求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倡导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劳动课时明显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B.教育方针作出了重大调整
C.工业化降低劳动技能要求D.适应国家调整的时代要求
2021-01-25更新 | 30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