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一年级新生》。该作品反映了(       
A.男女平等与教育事业的发展B.工业化建设取得新成就
C.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D.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2022-04-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旧中国,广大工农群众没有学习机会而沦为文盲,因此,迅速消灭文盲,提高工农的文化水平,对于共产党来说,不仅是一项单纯的教育任务,还是一项政治任务。1956年,中共中央颁布文件强调“扫育课本的编写与扫盲教学必须联系农业合作化运动实际与群众生活实际",进一步推动了扫育运动的开展。至1964年,我国的文盲率已山建国前的约80%下降至37.8%。

——摘编自陈鸥《建国初期我国扫自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截至2004年底,全国各县、镇、村有小学37万所,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98.6%;初中5.43方所,毛入学率达到94.1%。中等职业学校共培养农村学生1300多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4.6亿人次。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拨款也由1997年的430亿元(54.8%)升至2002年的990亿元(78.2%)。农村中小学的校舍面积不断扩大,相关硬件设备的配置也有所增加,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2004年,“一赀制”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开始实行,乱收费问题进一步得到治理。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数量不断减少,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为97%,初中为86.5%。

——摘编自张红李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政策分析与绩效评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开展扫盲运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世纪我国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措施。
3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以武汉的高校为例: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逐渐形成了华中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958年,武汉大学机械系分出,参与组建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1954年,武汉大学水利学院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这一系列的调整
A.提高了国民的科技素质B.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C.改变了科技落后的面貌D.借鉴了美国教育模式的优点
4 . 下图为1958年扫盲教材的目录。该图体现了当时
A.要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组织教学
B.要培养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C.国家教育方针注重开展实施劳动教育
D.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8年5月,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国家应该有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制度,一种是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一种是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在刘少奇的倡议下,全国相继办起了各种类型的半工半读学校。这种新型的教育制度
A.学习借鉴了苏联的教育经验B.标志着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为培养人才开辟了一条新路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2021-12-2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掀起了一股俄语热。1951年设立俄语系科的高校共有34所,是新中国成立前近3倍。教育部在19537月停办大部分师范院校英语系的决定,19544月规定高中外语课以俄语为主,俄语成了我国的第一外语。60年代,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育开始走向正规。1964年成立了隶属于国务院的外语规划小组,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在外语教育中英语为主,英语教学逐步得到了恢复和重视。

1979年,教育部要求语种布局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要把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同时注意日、法、德等外语的比例。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孟臻《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演变与发展》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作出合理解释。
7 . 如图分别是1949~1957年和1982~1989年中国的畅销书种数比例图,中国的畅销书种数变化
A.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B.有利于科研与国际前沿接轨
C.为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人才D.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8 . 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纂、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
A.确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事业D.有利于国家意志的贯彻执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1年10月,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出:旧学制存在许多缺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人和农民的干部学校、各种补习班、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没有应有的地位;初级学校修业6年并分为初小和高小的规定,使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难以.受到完全的初等教育;技术学校没有一定的制度,不能适应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要求。为改正这些缺点,废除旧学制的弊端,维护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人民政府决定实行新学制。规定小学改行5年一贯制,技术学校被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中等教育分初、高两级,修业各3年;专业工农速成中心修业3至4年;中等专业学校修业2至4年;高等学校的学制多样化,大学和专门学校修业年限为3至5年,专科学校修业2至3年,专修科修业1至2年。从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系统。

——摘编自孙泽学《中国通史(当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制改革的意义。
10 . 据《清华大学校史稿》载:“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推动高科技发展B.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
C.服务于现实需求D.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