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710日首任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幕词中指出“民国教育与君主时代之教育,其不同之点何在?君主时代之教育方针,不以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用一个人主义或用一部分人主义,利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之主义。民国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在他看来“当民国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尽此任务,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

——摘编自张天搓《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   19521953年间,新中国以高校为主体开展了轰动一时的院系大调整运动,逐渐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表为全面调整工作结束后,各类别高校的数量变化情况。

1949-1953年院系调整后不同类别高校数量的变化

专业

年份
综合工业农林医药师范语文财经政法体育艺术其他总计

1949

49

28

18

22

12

11

11

7

2

18

27

205

1953

14

38

29

29

33

8

6

4

4

15

1

181

变化率(%

-71.4

35.7

61.1

31.8

175

-27.3

-45.5

-42.9

100

-16.7

-96.3

-11.7

——摘编自刘金霞《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倡导的民国教育方针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初期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校院系调整的原因。
2 . 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考古学专业,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此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成立考古专业招收本科生。这些学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地各级文物考古机构。建国初期考古人才的培养
A.标志新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B.适应了国家基本建设需要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D.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3 .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着属于各自时代的精神烙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锡4位乡村秀才的科名之路与废科举后的境遇

丁鹏振16岁负笈入城,19岁中县试;废科举后肄业于南菁书院,时同窗都留学日本,其因家庭因素遂在小学任教员、以及乡议会议长等职。
蒋标少时研求数理化等新学。后风气渐开,以算学、汽学两科中生员。废科举前任高小算学教习、小学校长,后任荣巷女学教员。入民国,以经商为主。
俞霖23岁中生员,后设馆授徒为业;1905年肆业于南菁高等学堂,归乡设改良私塾。入民国,任乡董、县立实业学校教员。
俞家振21岁中生员,1907年肄业于江湾蚕桑学校、苏州政法学堂,任无锡自治筹备参议员。入民国,任县议事会议员、省立育蚕试验分所所长、县公署第四科科长等职。

——据蒋标等《锡金游卓同人自述汇刊》整理

材料二   1949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教育应着重为工农大众服务。19515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提出“用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是我们党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任务”。19519月,周恩来向参加京津两市高校教师学习会的3000余名教师作了专题报告,要求知识分子“从民族立场进一步到人民立场、更进一步到工人阶级立场”,要为人民服务。195110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全会上特别指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废除后中国江南乡村士子的择业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培养知识分子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培养产生的重要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国家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会议认为,必须对旧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二:1946~1965年全国中等学校学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


备注:中等学校包括中等师范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学、工农中学及预科、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附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性质的根本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的教育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1-10-12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1965年中国出现的宣传海报,此图体现出当时教育要
A.适应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B.为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
C.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要求D.为农业合作化运动培养技术人才
2021-06-08更新 | 506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1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6 . 1950—1953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教育运动。在扫盲运动中,全军参加文化学习的人数达150多万人,其中干部32万人。开办速成中学55所,速成小学222所。全军共抽调14万干部担任文化教员和其他教学工作,每个连队配备3—4名文化教员。至1953年,全军官兵基本摘掉了文盲、半文盲帽子。扫盲运动
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②提高了官兵文化水平
③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④让中国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③
2021-05-20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1912 年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规定大学历史学分为中国史、外国史两类,西 洋史逐渐成为外国史的主流。到 50 年代初的世界史已不再是西洋史,对亚、非、拉美都开展了教学与研究,世界史取代西洋史已成必然之势。这一变化表明
A.世界格局发生转变B.中国成为亚太中心
C.中国全面融入世界D.大西洋国家的崛起
2021-05-12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服务于国家设,特别是经济建设““据经济建设需要设专业”等办学要求。到19525月,全国高校先后完成了恢复教学秩序、接管国统区公立大学、改造私立大学为公立大学、接收教会大学,以及全国大学教师的“思想改造运动”等任务,统一了大部分教师对院系调整必要性的认识。之后,教育部全而实施院系调整方策和计划。同年12月,全国约70%的高校得到了调整,实现了重组或建立高等工科院校的主要目标。例如,厦门大学工学院的航空系并入北京航空学院,电机系、机械系大部并入南京工学院,土木系、建筑系大部并入同济大学;此外,还有10多个院系专业先后调出与其他大学合并。这样,原有高校独县特色的多院制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或单科性工业大学。这种高校调整的结构原则和模式在全国各高校逐步推广并确立下来。

——摘编自王红岩著《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制度改革,院校调整成为热湖,倒如,清华大学以追求世界一流大学和发展综合性大学为目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寻求解决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新矛盾,都在寻找合作办学伙伴。两校对各自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符号“科学”和“艺术”及共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达成共识,认可合作办学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优势地位。199911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加盟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并后艺术设计与理工科之间彼此促进,带动了其他交又学科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的重大发展。

——摘编自曹镇玺等《制度环境变革、合法性重构与大学学科组织再制度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校院系调整全面实施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校院系调整的新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启示。
9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下列关于教育的文献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以老解放区新教育为基础……借鉴苏联经验”
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③“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④“高等学校招生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④①②③
2021-05-10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1982、1990、1995、2000年全国青壮年文盲变化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选取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大事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5-1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