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年画《天天锻炼身体健壮》,该年画反映了当时
A.中小学校园文娱活动丰富多彩B.儿童成为体育健身的主要力量
C.加强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共识D.倡导健康与力量的社会氛围
2021-09-06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3年7月,高等教育部颁布通知,要求“各业务部门在制定中等技术学校专业设置计划时,以中央各部门统一计划为原则,学校之间适当分工,所设专业力求集中单一”。这一要求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B.建立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
C.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3 . 1952~1960年,国家先后开展了四次扫盲大运动,扫自标准定为每人认识1500到2000个字。到1965年,全国共扫除文盲10272.3万人.年均扫盲604.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盲运动
A.适应了“双百”方针的要求B.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有利于现代中国社会进步D.开启了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
4 . 1958年,教育部提出初高中各年级都开设生产劳动课,每周2课时;各年级每学年均有14-28天的体力劳动时间。1961年,教育部又要求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倡导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劳动课时明显减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B.教育方针作出了重大调整
C.工业化降低劳动技能要求D.适应国家调整的时代要求
2021-01-25更新 | 306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到1965年底,全日制高等学校达434所,在校生67.4万人,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前最高的1947年增长了1.1倍和3.3倍。中学在校生1432万人,比新中国成立前最多的1946年增长了6.9倍。小学在校生11626.9万人,比1946年增长了3.9倍。与这一成就密切相关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B.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C.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D.“三个面向”方针落实
6 . 1952年,新中国初期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是部分调整的院校数据。据此可知,院系调整
A.适应了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B.建成了学科专业齐全的院校体系
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D.提高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7 . 在1950年和1951年,毛泽东曾2次致信教育部,要求“各校要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要学生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并于1953年将“身体好”列为“三好学生”第一条。这反映了
A.注重身体锻炼成为社会共识B.国家战略对新中国教育的要求
C.竞技体育目标深入教育领域D.新中国教育方针发生重大变化
8 .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数中占比曲线图。比值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发展工业的迫切要求
B.教育体制照搬苏联模式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意识形态色彩日益淡化
9 . 1952 年我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经济建设的需求迫切
10 . 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主张
A.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B.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C.构建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