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50年,北京实验工农速成中学正式成立。该校第一届学生中,家庭是工农成分而本人为革命工作人员或同为工农成分者109人,占总数的93.9%。在该校的示范作用下,北京陆续建立了9所高校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据此可知,此类学校(     

A.标志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建立B.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教育战略
C.体现了新生政权的阶级性质D.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举措
2024-03-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全国有公私立的保育机构643个,收托儿童31794人。1951年各种类型的保育机构已有18940处(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保育院、幼稚园等),收容儿童共578988人,尤以农忙托儿所和工矿托儿所发展最快。保育机构的快速发展(     
A.有利于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D.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3 . 据统计,1951年全国拥有农村电影放映队七百多个,1958年增至八千多个,到了1965年,全国已经拥有超过一万三千个放映队。电影放映队在中国乡村社会迅速普及,并形成了一张全国性的电影放映网。这(     
A.反映出当时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持续变革B.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
C.满足了农村广大民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D.有利于国家意志向农村社会下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体育思想十分活跃,武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张之江建立中央国术馆,随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国术馆,国术馆对当时武术的传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使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对体育运动赛事的关注。抗日战争时期,体育对于提供兵源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锻炼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这可以使人们在战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等一些国内知名学校开始迁到云南以及四川,这些学校不仅在校内自行组织体育活动,也会在学校之间、区域之间举行体育比赛,这些体育比赛活动使得体育在社会之间的传播更为广泛。

——摘编自陈茂春、刘中强《晚清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思想演变探究》

材料二   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因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仍普遍存在,部分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不愿毕业后成为劳动者,对无法如愿升学产生不满。在此背景下,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生产技术水平。……1958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改编自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的“乒乓外交”打破了冷战时期的外交僵局,书写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70年来,我国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体育友好关系,与100余个国家签署了双边体育合作协议,与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及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对外工作不断深化,体育成为“元首外交”的新亮点。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力亲为,通过体育助推民相亲,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开放自信、友善包容,用体育谱写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摘编自苟仲文《新中国体育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教育的背景和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的体育外交活动。
2024-01-25更新 | 31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明清初以来,“伶人士人化”倾向显著。一方面,当时家庭戏班繁盛,士人不仅参与戏曲编排,甚至“下海串戏”,部分士人更是被迫“以曲谋生”。另一方面,“伶工贱伎”的卑贱身份驱使伶人崇儒尚雅。乾隆时,伶人桂林官不仅喜书史,擅画兰,而且“能举业”,并因此入幕做了幕僚。部分伶人品格高尚,名垂青史。劝谏明朝大臣钱谦益投水殉国的柳如是便为其中翘楚,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晚年耗十年心血著八十万言《柳如是别传》,以表彰其超越士人的品格气节,誉其为不世出之奇女子。

——据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等整理

材料二   京剧大师周信芳(18941975),6岁拜师,7岁登台,因表演风格与其他老生演员截然不同,独成一派——“麒派”。周信芳一生编演了许多新历史剧,九一八事变后,他排演《满清三百年》,宣扬爱国教亡,对历史上的汉奸卖国贼大加斥责。”一·二八”以后,他改编并演出了《明末遗恨》,唱词中有:“富家翁只知道鱼肉百姓,他把那国家置若罔闻”“兵是匪,匪是兵,长官造成”“这时候再取乐太无人性”等。观众观此剧,鉴古抚今,莫不感动。七七事变后,周信芳参加上海戏剧救亡协会,主持京剧的宣传演出活动,排演了《徽钦二帝》《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剧,坚持以历史故事进行抗日宣传,直到19417月在敌伪胁迫下,才告停演。

——摘编自杨浩等《旧上海风云人物》

材料三   1951年,中央发布了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对全国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以自愿和引导的方式加以改造;把群众喜爱的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看作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改革旧戏班中的旧徒弟制、养女制等不合理制度。1952年,文化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23个剧种演出了82个剧目,戏曲名家梅兰芳、周信芳等获得荣誉奖,展示了戏曲改革的初步成果。梅兰芳、周信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他们为代表的艺术家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各项艺术活动,为工农兵演出,参加了赴朝义演,忘我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

——据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伶人士人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信芳编演历史剧《明末遗恨》的主要目的,归纳周信芳编演历史剧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推行戏曲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