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防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1959—1960年我国人口流动的相关信息。这一时期的移民有助于(     
迁入地人数(万)目的
东北38.8支边
甘肃18.7垦荒
云南2.3屯垦戍边
A.改善国家工业布局B.开发边疆巩固国防
C.促进国民经济调整D.支援三线建设开展
2024-03-20更新 | 331次组卷 | 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8月9、1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连续编发9篇关于美国投掷原子弹的报道,内容为“战争的革命”“促使日本迅速投降否则将以原子炸弹摧毁日本”等。

——《解放日报》1945年8月

材料二   《解放日报》当时发了几篇关于美国在广岛、长崎丢原子弹的新闻稿,引起了毛主席的批评。随后,《解放日报》报道开始强调“原子炸弹不是万能的武器”“不能靠原子炸弹结束对日战争”“关于原子弹的恐怖性,曾有过大量的夸张,所谓炸后七十年间这块土地不会生长草木之说,全为无稽”等内容。

——据《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等

材料三   问:如果美国使用原子弹(轰炸中国)呢?答: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斯特朗的谈话,1946年8月6日

材料四   问:主席还是认为原子弹是纸老虎吗?答:我不过讲讲而已……我们是不要打仗的……如果别的国家要打,全世界可能遭殃。问:主席并不是认为核战争是件好事?答:对,根本不要打核战争。

——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1965年1月9日

(1)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根据《解放日报》关于原子弹前后报道的变化,推测毛泽东可能从哪些方面批评《解放日报》。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对原子弹看法变化的原因。
2024-02-22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3年,我国获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20世纪60年代,我国取得了对印度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改革开放初期,对越自卫反击战,给中国提供了发展时间和空间,保卫了国家主权,这反映了(     
A.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B.经济实力决定战争成败
C.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世界格局影响对外战略
4 . 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国防科研机构、工业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科研力量等科技力量组织起来,攻克各种科技难关;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承担了任务:参与的科研院所有50多个;承担生产的工厂有上百个;需要设备有1305项,8200台;至于参加的人数超过百万。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A.说明“八字方针”贯彻的必要性B.实践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
C.彰显了我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D.提高了民众的科学文化素养
2023-01-12更新 | 18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总兵力是550万,经过精简,到1958年底军队规模为240万人左右。到70年代中期,军队员额大幅上升,最多时达 600 多万。导致 70年代军队员额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政府和军队的支援B.国际形势和周边局势恶化
C.大规模三线建设的需要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需要
6 . 1958年底,二机部和地质部第三局主持召开“全民办铀矿”现场会,推广土法炼铀经验:至1960年,全国共得到八氧化三铀含量仅为20%左右的“黄饼”150余吨。成为1964年试爆成功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重要原材料。由此可知,这种“土法炼铀”的做法(       
A.违背当时经济建设的需求B.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C.是取得核突破的必然途径D.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新中国成立,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不同时期分别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从建国之初对战争后遗留兵工厂的统筹、接管,到20世纪50年代,以“一五”“二五”计划项目为重点开展的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体系建设,基本奠定了国防工业的基础,此阶段,国防科技研究以仿制较多。进入6070年代,国防科技工业自力更生,以三线建设为重点,形成了前后方的战略布局,初步建成了门类齐全、生产能力较强、比较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涵盖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民口配套等行业和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国防建设向和平时期建设转轨。国防科技工业进行军转民,调整单一的军品生产结构。坚持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研制起点。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坚持“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战略,不仅一大批高新武器装备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产业也快速发展,其成果在农业、国土、环保、减灾等领域得到有效应用。

——摘编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建设成就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建设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1-11-0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