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防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海各口,门户洞开,已为我与敌人公共之地。值此时局,似觉防无可防矣。惟交涉之事日繁,彼族恃强要挟,在在皆可生衅。自有洋务以来,叠次办结之案,无非委曲将就。至本年日本兴兵台湾一事,屡饬各疆臣严密筹防,调兵集船,购利器,筑炮台,一时并举,虽未即有把握,而虚声究已稍壮。该酋外怵公论,内慑兵威,乃渐帖耳就款,於国体民情尚无窒碍,未必非在事诸臣挽救之力……夫临事筹防,措手已多不及;若先时备豫,倭兵亦不敢来,乌得谓防务可一日缓哉!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拆》

材料二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向清政府提出筹办海防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防建设与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不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2024-05-26更新 | 119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一五”和“二五”计划(1953—1962年)期间,我国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但“三五”和“四五”计划(1966~1975年)期间,加强农业发展、强化国防建设以及建设内地战略后方等渐渐成为建设的主要方向。这表明了(     
A.国际环境影响社会发展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C.发展经济成为第一要务D.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加速
2024-04-09更新 | 34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吕思勉先生的《中国简史》成书于抗战时期,他在结论部分,关于“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中叙述:以欧洲近世文明的发展,而弱小民族,遂大受压迫,国破、家亡甚而至于种族夷灭。这种文明,到底是祸是福?至少在弱小民族方面论起来,到底是祸是福?实在是很可疑惑的了。此种病态的文明,岂可以不思矫正?要矫正他,非有特殊的文化,和相当的实力,又谁能负此使命。中国人起来啊!世界上多少弱小的民族,待你而得解放呢。

——引自吕思勉《中国简史》

材料二“一带一路”宣传画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吕思勉先生之问——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择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08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1959—1960年我国人口流动的相关信息。这一时期的移民有助于(     
迁入地人数(万)目的
东北38.8支边
甘肃18.7垦荒
云南2.3屯垦戍边
A.改善国家工业布局B.开发边疆巩固国防
C.促进国民经济调整D.支援三线建设开展
2024-03-20更新 | 331次组卷 | 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为顺应科学技术集群化、爆炸式发展的新趋势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科技政策。1950年设立国家科学基金会,1951年成立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1953年设立总统科学特别助理;1976年设置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并批准了《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组织和优先领域法》,1993年成立内阁级的国家学科技术委员会,1994年克林顿政府发布《科学与国家利益》政策报告。……二战后,美国政府还制定了许多促进创新的政策,主要有税收优惠、风险投资、推进技术转移、专利保护政策、促进小企业发展、政府采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同时,美国凭借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通过技术移民、设立国外研发机构等形式千方百计地吸引外国人才。二战后美国实施的一系列科技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摘编自王钟伟《二战以来美国的科技政策及其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科研设备严重缺乏,基础条件落后。194911月,新中国建立了中国科学院。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和哲学社会科学部四个学部,成员有233人。1956年,中国独立的科研机构有410个,科研人员19603人。……中共中央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科技队伍建设,即团结和教育旧有的知识分子、号召国外科技人才回国、培养青年一代。作为新生国家,党和政府既没有经验,也没有科技人才,所以急需有能力的友好伙伴国家的帮助。在1953年至1955年间,中国先后同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朝鲜、波兰、蒙古、保加利亚等社会主义国家普遍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协议。194911月,我国成立了科学普及局,随后创刊了《科学普及通讯》。

——摘编自贾丽会《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与实践研究(1949—197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以来美国科技政策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2024-02-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中国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于1951417日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苏联的技术支援下,组建了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使航空工业迅速完成由修理到制造的过渡。此外,我国还在苏联专家组的帮助下成立材料技术情报、工艺、飞行试验和气动力等专业研究院所。1978年,我国航空旅客运输量达到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达到3亿吨公里。198035日,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总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由国务院直属,主管全国民用航空事业,实行企业化管理。

——摘编自王荣阳《奋斗铸就辉煌——中国航空工业简史》

材料二   二战爆发后不久,法国大部分航空工厂遭到破坏。19486月法国根据国民议会的法令成立新的法国航空公司,法国政府拥有70%的股权,该公司成为法国国营航空公司。法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行研制探空火箭和导弹,并在此基础上研制“钻石”号运载火箭。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航空航天工业获得稳步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结构比较完整的教学、科研、设计和生产基本配套的航空航天体系。为了适应军事航空工业紧缩、与美国大公司竞争、尤其是欧共体建立统一市场的形势,法国航空工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结构体制大调整时期。

——摘编自沈海军《法国航空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并分析促进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与中国相比法国航空事业发展呈现的不同特点,并说明其发展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法现代航空事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2024-02-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量史学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   进行定量分析,让史学趋于精确。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中国的国防支出(19501990
时期国防支出(亿元)国防支出/国民收入(%)国防支出/国家预算支出(%)
19501952138.499.15337.70
“一五“时期314.797.80023.40
“二五”时期272.904.98016.02
三年调整226.406.36425.01
“三五”时期549.606.84321.82
“四五”时期750.016.59119.14
“五五”时期868.304.56716.55
“六五”时期893.803.55812.86
“七五”时期1170.272.0988.41

——资源来源:历年《中国经济年鉴》

(备注:三年调整:19631965年,七五:19861990年)


根据材料提取任意一条或整体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11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以西南、西北地区为重点,开展了一场以工业交通、国防科技工业为基础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史称“三线”建设。下表为1963—1975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在大区域间的分配比重(%)。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时期沿海内地
总计其中“三线”地区
1963—1965年39.458.038.2
1966—1970年30.966.852.7
1971—1975年39.453.541.1
注:沿海、内地的比重数字总计不等于100,因为统一购置的运输工具等投资是不分地区的,未划入地区内。
A.旨在构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B.推动了东西之间交通状况的改善
C.意在调整工业布局提升国防力量D.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3-08-30更新 | 299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9 . 如表为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安排的三线建设和其他重点建设项目成果(部分)表。这反映了(     
项目地位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风号远洋货轮建成投入使用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
南京长江大桥胜利通车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成昆铁路胜利通车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突破了多国专家断言的我国西南为“铁路禁区”的观点
A.三线建设重点在华东地区B.“三五”计划以交通建设为重心
C.人民群众艰苦的创业精神D.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制定的科技发展长期规划(部分)表。

规划名称规划主要目标或内容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目标是迅速壮大我国的科技力量,力求使某些重要和急需的部门在12年内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建设中许多复杂的科技问题能够逐步依靠自己的力量加以解决,做到更省、更快、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63-1972年科技发展十年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国的科学技术力量,自力更生地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迅速壮大科学技术队伍。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8个发展领域和108个重点研究项目。
《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纲要》统筹规划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实现从“世界科技大国”到“世界科技强国”的转变。提出了11项重点领域和62项优先选题,对事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8个前沿技术领域作出了前瞻性部署。

——摘编自王楠《回顾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中的科技规划史》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