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防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苏联撤回对华援建项目,在财政上给中国施加压力,在中国边境策动叛乱威胁中国主权。而美国舰队侵入中国领海,联合中国相邻国家形成包围圈。为保证中国工业的安全发展,并打下坚实的战略后方,1964年到1978年,我国在隐蔽性好的多山的中西部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代表着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特殊历史进程。

三线建设者从城市来到落后的山区,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而奋斗,在技术条件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坚守自己的岗位,创造出“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成果,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三线建设时期,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追求技术极致的职业精神,也是一种为国家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信仰,激励着三线建设者将个人与社会相融合,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晓飞《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中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线建设的原因和意义。
(2)据材料概括三线建设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
2 . 从1965年到1975年,以“备战、备荒、为人民”为指导方针,国家大规模开展“三线建设”(“三线”主要指京广铁路以西的地区)。三线建设(     
A.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B.增强了国防力量,优化了工业的布局
C.极大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基础地位D.极大促进新中国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 . 如图为1960年4月,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下水。1965年12月,“东风”号竣工交船。这一成就(     
A.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蓬勃开展
B.表明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标志着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市场
D.说明中国造船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大庆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是(     
A.雷锋B.王进喜C.焦裕禄D.邓稼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我国开创了“三步棋”的方法,即在同一时期内至少要看三步棋,安排好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正在探索研究的;二是正在设计的;三是正在试制试验的。实践证明,这一模式一步一步地夯实了我国航天工程研制的技术基础,特别对后来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此可见科技发展需要(     
A.不断技术创新B.自力更生的精神
C.坚持管理创新D.雄厚的物质基础
6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当时的低收入国家,中国加速发展工业和国防尖端技术,不仅引进了苏联的基础技术,还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取得重大的进步。取得这些成就主要是因为(       
A.苏联的大力援助B.军事力量的提升
C.政府政策的引导D.良好的国际环境
2022-06-21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湖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专项选择题(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06-09更新 | 10181次组卷 | 5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讲述了52年前“长征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里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影片中父亲对孩子说“我是个诗人,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在天上写诗。”不久后,他们谱写的“诗篇”轰动了世界。与这一“诗篇”最密切相关的是
A.原子弹爆炸成功,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B.中国核技术研究突破引发国际军备竞赛
C.中近程导弹的研制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能力
D.“东方红一号”发射提高了中国的战略地位
2022-01-24更新 | 42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86年,钱学森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材料反映新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神B.“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C.先进通讯方式的技术支持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保障
2021-02-01更新 | 1134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