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1934年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

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次年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他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材料二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后,钱学森和夫人准备赶回祖国,为国效力。此时的美国,以议员麦卡锡为首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1950年,钱学森一家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钱学森受到了美国政府的迫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海关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中国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

材料三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就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召开国际会议。中国释放了4个美国飞行员战俘以争取钱学森等留美公民尽快回国,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包括了释放11名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的回国效力,使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以上材料均来自《百度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钱学森成为世界知名空气动力学家的背景。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扣留监禁钱学森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钱学森能够回到祖国的原因和作用。
(3)据材料分析日内瓦会议的重要意义。
2 . 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就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材料二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7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材料三   王进喜(1923—1970),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铁人”。1950年,他考入甘肃某钻井队,1956年担任钻井队队长,率全队创造了全国钻井最高纪录。 1959年国庆,他作为观礼代表赴首都,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才知道国家缺油,从此树立了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思想。1960年,他率1205钻井队参加东北石油大会战。面对艰苦的条件,他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他率队用肩扛手提的方法,仅5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最高纪录。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伤腿却血肉模糊。他的英雄行为感动了附近乡亲,称他为“铁人”。东北石油会战取得的成绩和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1964年,《人民日报》以头条刊出毛主席“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工业学大庆”活动对于振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了巨大作用。1970年,王进喜因胃癌医治无效病逝。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进喜被评选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

——据孙宝范《铁人传》等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你对“法治”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进喜“铁人”精神的内涵。
2021-04-1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纯技术角度讲,石油比煤炭有巨大优越性。然而迟至1925年,美国只有11%商用能源来自石油.西欧则低于5%…人们真正从世界第一口油井宾夕法尼亚希望得到的是煤油。俄国巴库产重原油,距离煤炭供应地又有几百英里,于是发展出一个区域燃油市场,有了现代精炼厂,设立世界上第一条油管。石油在现有的燃料市场插了一脚,因为人们采用更方便的可逆转步骤,将蒸汽引擎转变为既可使用煤炭也可使用石油的混合体,确保了一个成长中的市场。1924年成立的美国联邦石油储备局指定了汽油是原油最好也是最有效的使用方式。30年代后,阿拉伯半岛巨大的石油冲击加上与美国结成冷战同盟,意味着国内不产石油也不再构成安全隐患。在马歇尔计划开展的那些年,美国积极地推动欧洲更多地使用石油。而且,时间带来对汽车、飞机和其他技术的更大范围使用,煤炭对这些东西却不起作用。但是欧洲很多大用户尤其是公共事业单位,是日渐考虑到污染问题才告别煤炭的。

——彭慕兰等《侧翼突破与转型受阻:从煤炭到石油的崎岖路1859-2012)

材料二:我国不产汽油.油料进口始于1870年。是时首批煤油自关输入,初仅销行于沿海,后渐深入内地。虽穷乡僻壤,亦应用煤油燃灯。迄1888年,我国所用油料,悉自美国进口,嗣后陆续有俄国及荷印输入者。以进口油料种类言,初以煤油为主,后随我国交通及工业之发展,汽油、柴油、燃料油及润滑油等之数量,亦逐渐增加。

——摘编自孔庆泰《1927-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倾销石油史料》

材料三:60年前,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历尽艰辛发现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60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庆油田的贺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石油比煤炭的优越性有哪些。概括影响煤炭到石油能源转型的相关因素。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大庆油田开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2020-02-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春,27岁的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60年,中共中央决定加战对松辽地区的石油物勘探和开发工作,掀起大庆石油大会战。在大庆,面对井喷,他毅然带头跳进冰冷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为提高钻井速度和打好高压易喷井,他和工人改革游动滑车、改进泥浆泵。为提高钻井质量,他和科技人员研制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满式钻井法”。“文革”开始后,大庆油田生产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王进喜大声疾呼“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1970年11月15日,长期劳累成疾的王进喜病逝。1972年1月,《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铁人精神”的热潮。

——摘编自中华全国总工会编《铁人王进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人精神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铁人精神的内涵价值。
2020-01-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年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1935年入美留学。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响应祖国呼唤,决定回国。1950年,美国麦卡锡反共恶潮盛行,他被禁止回国。朝鲜战争结束后,钱学森致信周恩来,请求祖国营救回国。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之间经过多轮谈判,最终美国同意钱学森回国。1955年10月,他回到祖国。1956年初,钱学森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院长。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据宋健《民族英雄钱学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学森归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学森的主要贡献。
2020-01-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0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在中国做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材料二: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

(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2018-10-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通海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一教师关于《“地质之光”李四光》一课的教学提纲。

请回答:

(1)根据提纲和所学知识,概述李四光“辞官留学英国”的社会背景。

(2)根据提纲和所学知识,概述李四光向“权威”挑战的主要事迹。

(3)从李四光的经历与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哪些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

2018-03-1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时训练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资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

材料二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请回答:

(1)材料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前景的背景是什么?

(2)李四光认为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观点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一、联系材料二,概括在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教育家,是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毕生研究地质科学,著有数百万字的科学著作。他讲课内容丰富,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们都愿意听他的课。据不完全统计,从1955年中国科学院设立学部委员(现称院士)至1980年,有21位.院士是学习期间直接受过李四光的教育和指导的。强调“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提倡“要为真理而奋斗”的治学精神。他认为,真正做学问,既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要允许怀疑,“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学地质的人,主要实验室在野外,他经常带领学生登高山、下矿井。他的许多科学论著也源于野外考察中的重大发现,这也是对学生的事实的教育。培养青年,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北大地质学系自1917 年恢复招生以来,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学生的野外实习受到限制。李四光倡导进行地热问题的研究。北大地质地理系于20世纪60年代末组织了地热研究组,在河北怀来后郝窑、天津等地开展地热调查和研究工作。1970 年,北大与有关单位合作在后郝窑地区建成我国第一个地热电站,实际出力达300千瓦。

——摘编自于洗《李四光在北大》


(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取得成就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四光(18891971)是中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业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20年代李四光运用力学的观点,对中国和东亚的地质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创立了一门新的理论学科——地质力学。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急需矿产资源,李四光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从英国回到了祖国,担任新中国地质部门主要领导人,开创了我国地质事业的新局面。在李四光的积极推动和筹划下,地质部先后成立了地质矿产研究所与地质科学研究院,大大地加速了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人才的培、养。“一五”计划时期,国家急需石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的特点,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的找到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建设。

——摘编自景才瑞、李新民《李四光的科学研究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李四光对中国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四光取得成就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