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1973—1976年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出口成套设备情况。该情况的出现得益于(     

国别

合同数/个

总值/百万美元

在全部价值中的比重

日本

20000

986

37%

联邦德国

11000

420

16%

法国

6000

571

22%

英国

200

208

8%

美国

200

205

8%

A.计划经济体制被冲破B.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C.外交新局面逐渐打开D.资本主义阵营的内部分化
2 . 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作为第一手史料成为真实再现历史深度与宽度的媒介。观察下面一组照片,完成下列问题。
   
围绕“照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上至少两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简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三大成果?
2022-08-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后,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如果中国成为第二超级大国,美国就可以削减军备了。这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     
A.消除了中美间的分歧与对抗
B.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C.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外交环境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2年,毛泽东指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重申中国政府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立场,强调“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同年12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通过决议,确认了中国对港、澳问题的立场与要求。该决议
A.从法律上确认了中国对港澳地区的主权B.排除了他国插手港澳问题的可能性
C.是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在外交上的成功D.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最初阐述
6 . 1969年,毛泽东提议“研究一下国际问题”。同年7月,陈毅等将《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的研究报告送交中央。在报告中提出“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这一报告结论的得出主要是基于
A.中苏关系的恶化B.中美关系的缓和
C.多极化趋势出现D.国际形势的变动
7 .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D.中日邦交正常化
2021-08-31更新 | 122次组卷 | 29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70年前后,毛泽东在1945年延安干部会上作的关于为什么要和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等问题的辅导报告——《关于重庆谈判》一文,被大量印制并广泛传播。此举
A.促成了其辛格秘密访华
B.为改善中美关系减少了阻力
C.推动了台海关系的好转
D.有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内容
9 . 1970年6月,毛泽东首次明确表示:“我们是把自己算作第三世界的,现在报纸上经常吹美国、苏联、中国为大三角,我就不承认。他们去搞他们的大三角、大四角、大两角好了。我们另外一个三角,叫作亚、非、拉。”这种划分
A.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B.说明我国结束了“一边倒”外交
C.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D.有利于我国开创外交新局面
10 . 1971年后,中国对外援助的国家数量增加,外援资金由此前年均1亿多美元上升为年均5亿多美元。1973年中国援外支出占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6.9%和2.06%。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A.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B.中国对外政策发生转变
C.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D.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