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1971年7月10日,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第二次会晤,并发布公告:“获悉尼克松总统曾经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表明当时(       
A.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B.中美愿意改善两国关系
C.中国全面调整外交政策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 . 新华社评论某历史事件:“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一大批亚非国家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新华社评论的事件使中国(     
A.成为世界进步力量的代表B.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会
C.外交政策开始走向了成熟D.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 . 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       
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D.已经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总体来看,新中国外交运行机制是具有充分合理性的。建国以来到70年代末,新中国外交饱经风浪。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到朝鲜战争爆发,从中苏关系恶化到中美关系大门打开,可谓一波三折。但新中国的外交局面保持了日益拓展的势头,先后于19491950年、19551964年、19701975年形成了三次建交高峰。截至1978年底,已经有116个国家同中国先后建交,占当时国家总数的三分之二多。其中197110月,中国经过多年努力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所有这些成绩,都充分表明中国外交制度具有高度合理性,也充分显示了新中国外交运行机制的绩效所在。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运行机制建立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外交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8年,中美在波兰华沙进行大使级会谈。到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共进行136次。期间,双方就台湾问题,两国人员往来、战俘归国等问题进行充分磋商。1972年2月,中美华沙会谈停止。据此可知,中美华沙会谈(       
A.调整了中国对苏外交方针B.表明了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
C.挫败了西方冷战孤立政策D.助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8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1968年11月底,北京重新发表了毛泽东在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其中有段引人注目的话是:“我们不应当怕麻烦、图清静而不去接受这些谈判……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这表明中国政府(     
A.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B.寻求中美和解的意向比较明显
C.改变了“一边倒”的策略D.力图冲破美国的遏制孤立政策
2022-11-15更新 | 185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的。……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以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并概括美国的承诺。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与自身霸权地位下降紧密相关,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受到哪些“撼动”和“挑战”?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中国的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
2022-09-06更新 | 14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
A.日本接受中国提出的“复交三原则”
B.中国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
C.西方国家解除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
D.中日实现政治经济互信互认
2022-08-0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