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1971年中国领导人利用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日本的民间交往,推动了被誉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乒乓外交”反映了中国领导人灵巧微妙的外交技巧
B.“乒乓外交”表明中国的国际战略意图发生变化
C.“大球”比喻中美外交关系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D.“小球转动大球”是因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影响巨大
2022-04-09更新 | 135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2022-02-17更新 | 661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0年湖北孝感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3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安抚笼络)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调整步伐、转换身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在国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提出了废除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特权的合理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废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封闭外国在中国的邮政电报机关;取消各国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这些要求的实现,意味着取消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一切特权和利益,因此根本上没有受到重视。

——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材料三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面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四   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调整外交战略……使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继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后的第二次转型。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当时清政府和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外交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没有受到重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确立的中苏关系性质、中国外交方针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表现。综合分析近代以来影响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因素。
2021-12-08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72—1989年中美关系研究历史简表。

利益国家和评估核心
利益一
核心
利益二
核心
利益三
核心
利益四
美国国家安全经济繁荣价值观优越性全球利益
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政治利益
评估一致:苏联的战略扩张对中美构成最大安全威胁一致:中国对美国开放使双方互利共赢意识形态兼容、领土主权(即台湾问题)部分存在分歧中美战略合作与美国维护全球地位具有兼容性

——据王浩《利益、认知、互动:中美关系演进的动因探析》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材料,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中美关系解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使中、美、苏形成了“三角关系”。这是毛泽东开启中国与世界接轨进程的大转折。该学者认为中美关系解冻
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B.改变了当时国际关系的格局
C.抵制了苏联对中国的威胁D.使中国开始与世界逐渐接轨
6 .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2021-06-30更新 | 12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武穴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7 . 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据此图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
A.西方国家放弃了长期以来敌视中国的政策B.第三世界的力量迅速崛起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D.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021-03-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977年8月,邓小平会见了美国国务卿万斯,他指出:“我们多次说过,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有三个条件:废约、撤军、断交。可以采用日本方式解决。老实说,按日本方式解决,这本身就是一个让步。我们也多次说过,中国人是有耐心的,如果你们美国人还需要台湾的话,我们也可以等一等。”材料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是
A.消除意识形态分歧B.美国放弃敌视中国政策
C.重新调整美日关系D.正确处理两岸政治地位
2020-11-26更新 | 32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我要求在今晚利用电视台的这段时间,是为了宣布我们为了建立世界持久和平而作的努力中的一件大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预料在这一宣布之后不可避免地会有猜测,所以我想对我们的政策作最清楚的说明……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我将进行一次我深深希望会成为谋求和平的旅行──不仅谋求我们这一代的和平,而且谋求我们在其中共同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的将来世世代代的和平。”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这段声明表明(     
A.国家实力影响对外政策B.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C.中美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D.中美建交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2020-11-2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瓦解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2001年上海峰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