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1971年2月,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中说:“我们已到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之时,战后的国际关系秩序业已结束……必须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的地位。”为此,尼克松主张
A.改善中美关系B.“门户开放”政策C.实行单边主义D.推动中日建交
2 .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D.中日邦交正常化
2021-08-31更新 | 122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4-2015学年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二中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条件,还需要争 取的就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因此,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 中国不仅在口头上宣传和平,而且实际行动中也做出重要的努力。19551月,中国正式 接受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摘编自刘磊《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

材料二 1964年,当美国派地面部队到南越使越战升级到“局部”战争后,中美之间的敌意和对抗骤然加剧。越南战争使美国陷入旷日持久的社会分裂和国内政治危机,国内“反战”的呼声此起彼伏,大规模的反战运动动摇了美国的政治基础。60年代后期,苏联的实力和影响渐渐超过美国,这让美国更加深感不安。这时期新上任的总统尼克松认识到,必须结束越南战争,解决越南问题“关键不在河内,而在北京和莫斯科”。而此时的中国,出于抵消苏联威胁的考虑,实现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还是越南问题。这样,19722月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新的一页从此揭开。

——摘编自张威风《越南战争与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越南战争前后期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4 . 中国外交“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决定性的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这一现象出现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汸华后中美关系恢复正常D.改革开放后中国推行不结盟政策
2020-08-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外长周恩来曾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要求取缔非法的国民党代表团的一切权利,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但均未得到回复,直到这一局面得到根本改观的标志性事件为
A.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B.尼克松访华
C.中国参加万隆会议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20-07-1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1978年12月16日公布的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摘录如下:“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摘录的内容
A.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表明中美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C.体现了大陆对台湾政策的改变D.反映出中美两国结盟以对抗苏联
2020-02-03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三)历史试题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出现了三次建交高潮。第一次是建国初,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末,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以下外交图片,不可能出现在第三次建交高潮期间的是
A.B.
C.D.
2020-01-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四: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4)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访问中国的内阁总理大臣的谁?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
9 . 美国代表也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是美国代表针对下列哪一事件所说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提案
C.中国成功参加万隆会议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事件

17-18世纪
清朝处于鼎盛时期;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19世纪中后期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900-1949年
清政府时期:签订《辛丑条约》,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北洋政府时期:签订“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抗日战争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社会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978年以来
实施改革开放,陆续开放一些沿海城市;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据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对外政策的历史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