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
C.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2016-11-21更新 | 730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2016-11-18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西忻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4 . 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