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2012年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

阶段政策
1949197819491956年:从城乡互助到发展城市工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建设根本方针。从1953年开始,中共中央确立了“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打破了“城乡互助”关系,转向“农业养育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城乡关系
19571978年:农村支持城市,城乡二元制度的巩固与加强1957年,《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首次提出“严格户籍管理”。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居民户口区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类,并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
1978201219792002年:城乡二元体制逐步“破冰”1985年,《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往”。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逐步改革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
20032012年:统筹城乡发展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2004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论断,提出现阶段要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发展战略

——摘编自年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城乡关系战略的演进特征及其内在机理》

请任选材料中一个阶段的整体或部分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城乡关系”,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4-20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体现。在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农民土地的认识开始深化。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关乎中国革命的关键,“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扩大了革命的基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和调动一切阶级和力量,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使农民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利益,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文件进一步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一大二公”“大锅饭”的公社体制。并于1982年颁布首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论述的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强调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归集体,即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切实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耕地,将经营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实现“两权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扩大了农产品的流通,使其惠及农民。

——摘编自孙玉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土地政策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2024-04-09更新 | 16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均田制的破坏导致租庸调制无法实行,政府税收难获保证,而诸多藩镇不纳贡赋,对藩镇用兵又耗费巨大,更是加重了财政负担,遂使唐朝的财政陷于严重危机。整顿财政,改革税收制度,成为唐朝的当务之急。唐朝全面的赋税制度改革,是在德宗时实行的。针对土地兼并严重,佃户、客户、逃户、隐户众多的现状,宰相杨炎制定两税法。两税法的基本精神为:无论是原住户还是外来的客居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赋税征收不再以人丁为主要依据,而以土地财产为主要依据。

——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家庭承包经营显现出相应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小规模的家庭分散经营难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二是小块田地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科技水平提高;三是农地产权确权不明,缺乏土地相关处理权益;四是分散的小农经营无法克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交易成本和农业生产经营的不稳定性,难以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以上问题,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农业经营体系的完善与发展。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废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在中国存续两千余年的农业税被彻底废除。

——摘编自顾海英、王常伟《从耕者有其田到乡村振兴——中国特色“三农”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税法出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一句话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被废除的主要原因,并简述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投机势力,而且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到19504月,全国财政收支果然出现了接近平衡的新局面。长期以来民众深恶痛绝、国民党政府一筹莫展的恶性通货膨胀的状况,终于根本改变。 “如设19503月的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当年12月下降为85195112月为92.4195212月为92.6。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形势险恶的市场物价完全稳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次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摘编自李攀《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土地短暂的私有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对农村进行的制度改革逐步确立并推广,适应了当时最广大农民的需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升,极大地解放与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杜志雄《70年中国粮食发展的成效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财经战线的淮海战役”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80年代,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中国共产党集中开展了以破除封建思想、改造陈规陋习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探索活动。主要措施有:倡导男女平等,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开展禁烟禁赌活动;破除封建迷信,改造农村巫神;开展不缠足运动;移易传统婚丧习俗。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据安定县的调查显示,1935年冬,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半年后,该地烟民比例降至20%,不到两年,该地烟民基本绝禁。

材料二   8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贫困问题的有效缓解以及农村思想环境的根本好转,使党的乡风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乡风文明”一词,使乡风文明建设发展更加深入。这一阶段,党切实开展了许多相关实践活动。一是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二是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三是开展文明村镇与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四是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五是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六是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2010年,国家工商总局、中央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发文指出,要通过创建农村文明集市活动引领农村健康和谐的社会风尚,向集市的商户宣传科学技术、食品安全等与经商致富相关的内容,引导农村除旧布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欢等《中国共产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经验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在二三十年代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十年代以来乡风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影响。
2024-01-2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农村改革向全省推进,安徽农村经济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在思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其道路如何走?既然改革能在农村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那么城市为什么不能进行改革?一度时期,包字进城,一包就灵,在城市中普遍推广。自从农民有了多余农产品,自主交换也随之而来。1979年国家首先松动了农产品的价格管制,大幅度地提高了18种重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幅度达22.1%。1983年国家规定农民完成粮食收购任务后可多渠道经营,价格由双方议定,也即市场价格。自此展开了粮食价格的双轨制。我国劳动力开始向非产业转移,谋求创业、一大批乡镇企业应运而生;接着是成亿计的劳动力外出进城打工,这些都成为必然趋势,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由此而出现,前后达30年之久,至今还没有结束。

——摘编自孙自铎《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贡献》

材料二   邓小平1992年春天的南方谈话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弹性的解释体系”,是与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承认收入差异性以及更重视价格配置资源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这些观念对于确立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目标和1999年宪法的修改都具有先导意义。40年来,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的以制度的局部创新和地域的局部开放为突破口的改革模式,在旧有的传统体制尚未彻底消失的前提下进行新体制的尝试。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渐进性变迁和激进性变迁相融合的特征。中国的总体经济改革总体上无疑是渐进式的,具有试错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特征。

——摘编自王曙光《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完善过程遵循的内在逻辑。
(3)如果进行课题研究,研究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5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把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指示”明确指出:“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万万数千万人口的解放区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巩固解放区,并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1980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进行。”

——摘编自宇剑《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改革扬帆(1976—198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共同因素,选取其中一个因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23-10-26更新 | 389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1(全国卷新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8 . 1981年,专业户在我国农村的少数地区开始出现。到1983年底,全国农村专业户已达农户总数的13.6%,经营内容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加工、运输、服务、文化、卫生等行业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  )
A.说明土地所有制变革成效显著B.得益于农村改革的深入开展
C.促进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
9 . 下图所述信息中,导致1985—-2020年粮食平均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
A.生产资料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城市建设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缺乏
C.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D.生产经营方式未能适应社会发展
2023-04-11更新 | 104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92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四荒”(荒水、荒滩、荒山、荒坡)使用权的拍卖,推进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造等。这些政策(     
A.提高了乡镇企业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农业的规模集约经营
C.促进了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D.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